北京商报讯(记者李海媛)这家券商有望成为外商独资机构。11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所持瑞银证券33%股权,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同时,记者获悉,瑞士银行(以下简称“瑞银”)进一步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100%的程序正在进行中。不过,受“一参一控”限制,瑞银也在此前向北京国资出售所持瑞信证券部分股权,瑞信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申请也在近期获中国证监会反馈意见。
瑞银证券中资股东挂牌出售所持全部股权。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北京国资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所持瑞银证券33%股权,信息披露日期为11月26日—12月23日,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公开资料显示,瑞银证券当前有两位股东,为瑞银、北京国资,持股比例分别为67%、33%。换言之,北京国资此次拟出售所持瑞银证券全部股权。
那么,作为控股股东的瑞银此次会否谋求全资控股瑞银证券?瑞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于2022年增持瑞银证券的股权至67%。如之前透露,瑞银进一步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100%的程序正在进行中。
据公开报道,11月19日,瑞银董事长戴赫龙(Colm Kelleher)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发言称,亚太区是瑞银的关键增长地区。“我们首次将核心业务总裁康瑞博(Iqbal Khan)派往亚太区常驻,充分说明了该地区对瑞银的重要性。”
戴赫龙称,今年是瑞银在亚太区和中国香港成立60周年,作为亚洲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瑞银拥有卓越的品牌、强大的投资银行、领先的研究能力,以及中国业务实力和多元化的业务地区覆盖,而这些都在与瑞士信贷的整合中得到进一步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瑞银收购瑞士信贷后,瑞信证券的实控人也变更为瑞银。受“一参一控”限制,即一家机构或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瑞银无法在国内同时控股两家券商,故申请变更瑞信证券实控人。
此前在2024年6月24日,瑞银宣布向北京国资出售所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合人民币6.505亿元)。同日,方正证券也以8.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出售给北京国资。交易完成后,瑞银和北京国资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14.99%和85.01%的股权。11月8日,瑞信证券拟变更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申请也获中国证监会反馈意见。
从两家机构近年来的业绩看,表现悬殊。2023年,瑞银证券实现营业收入9.55亿元,净利润1891.08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瑞银证券营业收入约7.7亿元,净利润9139.27万元。相较之下,2023年,瑞信证券营业收入1.57亿元,净利润亏损1.99亿元。而在2022年,瑞信证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2.55亿元。换言之,瑞信证券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亏损。
随着国资逐步控股,瑞信证券未来能否走出亏损泥潭?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国资控股的好处在于背景实力较强,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执行效率的高低。若实力较强的国资控股,加上高效的执行效率,那么将有望带领企业走出亏损泥潭。不过,国资控股后,仍需要考虑各部门之间以及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实现资源的协调匹配,将会是相关机构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