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历年来,进博会是不少全球新品和前沿技术的首发地,在前几届进博会上,有很多创新药械产品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从展品走向临床应用。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围绕“健康中国,美好生活”主题,集中展示了国际领先的尖端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有11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和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展示了一批顶尖展品,多款创新药迎来“首秀”。
多款“首秀”创新药:聚焦肿瘤和慢性病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这一疾病领域吸引着众多跨国药企不断加码。如今,进博会成为众多肿瘤创新药展示的重要平台。
在本届进博会上,默沙东以“耀赢未来,健康共享”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其在创新药品、在研管线、产业合作、社会责任、数字化等领域的突出成果,疫苗以及肿瘤(包括肿瘤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糖尿病、抗感染和罕见病等领域的药物均有参展。
罗氏制药展示的伊那利塞(Inavolisib)是中国首个且唯一的PIK3CA抑制剂,是一款创新口服靶向乳腺癌治疗药物。过去,一款新药在国内的审评审批进展往往慢于欧美地区,随着国内新药审批速度不断加快,伊那利塞在中国获得突破性疗法和优先审评双认定,领先美国FDA两个月。
强生带来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双特异性抗体Rybrevant,在2021年5月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美国FDA的批准主要是基于3期MARIPOSA-2研究的结果,分析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Rybrevant联合化疗可将病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2%,达成该研究的主要终点。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作为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是易被忽视的肝脏“隐形杀手”,于2023年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本届进博会上,吉利德带来了今年8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审批的创新药物Seladelpar,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二线治疗带来了全新选择。
欧加隆携生育创新成果第三次参加进博会,首次展示在研药物SJ02,它作为一款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FSH-CTP),如获批上市,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长效促卵泡激素,用于预防母体提前排卵,并在适合时间帮助母体获得多个卵泡发育,为后续发育的卵泡在体外完成移植、受精和发育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盈康一生展出两款全球首发明星展品——全球第四代生物样本库“生命方舟”和血管内靶向温度管理系统。其中,“生命方舟”以创新的“动车式”灵活拼接模式,不仅实现了空间100%的高效利用,还能在应急状态下自动转移样本,同时,存储效率大幅提升,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了保障。后者主要针对脑卒中疾病,其采用的靶向低温脑保护技术,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最有潜力的脑保护方法”,未来将服务国家“百万减残工程”,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尖端医疗器械挑战创新疗法
连续七年参展的GE医疗今年携17款最新的创新成果参展。其中,全球首秀的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一体化生态解决方案,以Max Apollo为核心设备,结合新药领域的合作,可提前10年到15年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病变可能。
西门子医疗本次展出的MAGNETOM Terra.X是亚洲首秀,它是一款可用于临床和科研的全球最高场强磁共振系统。基于7T磁共振平台,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区域的钠浓度明显升高,这有望建立基于组织钠浓度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无创、无辐射早期诊断。
雅培展出的“杀手锏”是一款首展的i-STAT创伤性脑损伤测试卡片。此前,CT扫描是检测创伤性脑损伤的常用方法,i-STAT创伤性脑损伤测试卡片可在15分钟内获得实验室品质的检测结果,帮助临床医生在受检者身边快速评估疑似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或脑震荡。
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型医院,仅需采集受试者几滴血液,就可通过手持式血液分析仪,快速获得需要的关键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百洋医药集团战略合作产品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也在本次进博会期间亮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ZAP-X的外形近似一个大型陀螺,在不同的转动模式下,直线加速器向患者射出的X射线角度不同。如果把每一次射线照射都比作一次手术割除,ZAP-X“这把刀”能从260多个不同角度“砍”向靶区病变。
该产品是专门针对头颈部实体恶性肿瘤、病变研发的放射外科系统,2023年6月20日,ZAP-X在中国获批上市。也是全球首个具有自屏蔽功能的放射治疗设备。ZAP Surgical创始人John R.Adler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通常,放射治疗设备需要传统辐射屏蔽设施,而ZAP-X直线加速器与自屏蔽辐射结构组合成一体,可以节省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的防护建筑成本。同时,ZAP-X的出现使得无创脑外科手术成为可能。
John R.Adler还表示,过去高昂的成本和极端的复杂性限制了ZAP-X的普及,随着它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预计短期内成本可以下降30%—40%,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