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银行、券商、还是基金公司。
国内的很多金融机构总部都驻扎在上海,不同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但是这根本不影响他们的“卷”,不在办公室“卷”,那就在家里接着”卷”。
近几年,几家基金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一片“蓝海”,准备在这片“蓝海”中,继续“卷”下去。
这片“蓝海”就是FOF领域。
今年以来谁发的FOF最多?
在今年基金销售行情陷入冰点的时候,依然有那么几家基金公司在全力地发行新的FOF。
今年以来,头部的几家大厂中发行超过2支的基金公司共有10家。
不难看出,头部的几家大厂在FOF领域争夺比较激烈,尤其是在现在行情这么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勇敢的在发行新基金,可见这几家公司对FOF市场的重视程度。
再来看看近一个刚刚成立的FOF募集规模情况。
近一个月内,新募集成立的FOF共有16支,数量上来看并不少,但是大部分募集的金额并不理想,后面的几支募集金额仅仅几千万,甚至一千万。
募集规模的悬殊差距更为体现得淋漓尽致,靠前的基金公司基本拿走了市场大部分资金。
FOF真的是一个赢者通杀的蓝海吗?
目前行情的低迷不言而喻,广大投基热情消失殆尽。在全市场基金都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头部基金公司的很多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首先,头部基金公司销售渠道更全更广。
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有基金公司的准入制度,对合作基金公司的规模、产品业绩等都有着一套相应的标准。
同样而相对小型的基金公司,无论是渠道人员数量,还是与各销售机构的合作关系上,都与头部基金公司有着不小的差距。
差距的背后,就是冷冰冰的销售数字。
这就好比在一条没有多少鱼的小湖中捞鱼,用大网总比用钓鱼竿,获得鱼的概率大一些。
其次,头部基金公司一般都是比较财大气粗,动辄都是几千万的自购资金,自掏腰包买自己新发行的基金。
比如前一次的基金公司自购潮,各大基金公司都拿出来不小的资金来申购自家的主动管理基金和FOF。
易方达基金公告近日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及FOF基金。
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信心,给了广大投资者更多的心理暗示。公司掏钱了,基金经理也掏钱了,你要不要也买一点?
第三,头部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投资团队一般来说都比较强。团队效应和明星效应,更能让头部大厂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更具卖点。
由于FOF天然的资产配置属性,需要大量的固定收益类研究人才和团队来支撑它的投资理念。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迅速组建的,需要多年的积累。
头部基金公司团队人员方面,一向是不计成本,多多益善,既有研究宏观的团队,也有研究债券等固定收益的团队。
无论是在质还是量上,都有在行业内有着不小的优势。
换句话说,头部大厂由于人才济济,研究方向都会不一样,更容易能够找出近期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出来站台。
目前的领跑者和追赶者
虽然FOF行业目前的头部基金公司更具有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赢者通吃的“蓝海”。
瞄准这片“蓝海”的不止有头部的基金公司,还有一些之前并不为大家所熟知的基金公司,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从目前现存的FOF数量中可以看到,华夏基金共有15支FOF,成为名副其实的数量王,南方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分别以13支和12支分列二三位。
如果算上近期正在募集的基金,二季度FOF数量排行榜很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目前拥有FOF数量最多的三家头部大厂——华夏、南方、汇添富恰好也是目前新发FOF最多的三家基金公司。
FOF行业的三国杀,正在上演!
面对一片未来无限美好的蓝海,又有哪家基金公司会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呢?
基金行业从来不缺少后起之秀和搅局者,在三大头部基金公司为了FOF发行拼的越演愈烈的时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上面这几个图中均出现了几个名字。
这几家基金公司相对于头部大厂来说,只能说位列中游,管理规模和大众熟知度上,均逊色于头部基金公司。
但是在FOF领域,平安基金和浦银安盛基金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两家基金公司必然在FOF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点,我们会在未来的文章中进行分析。
希望“卷”起来,但要“卷”对方向
不知道是否是个巧合,目前FOF发行量较多的基金公司,在ETF领域,也都有着相同的优势。
比如华夏、比如南方,比如ETF的后起之秀汇添富。
是不是FOF与ETF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同的投资逻辑与理念,促使了这几家基金公司在FOF和ETF两个领域共同发力,齐头并进。
基金公司们都在奋力搏杀,短柄交接,难解难分,“卷”地昏天暗地。
在FOF领域,目前头部效益开始出现端倪,几大基金公司大厂厮杀正酣。
而二线的浦银安盛、平安等追赶者们,能否借此赛道突围成功,从而在新的蓝海分得一块大大的蛋糕,我们拭目以待。
在基金行业,“卷”是正常现象,作为投资者,我们当然希望基金公司能够“卷”起来,但是更希望他们“卷”的方向能够集中在业绩上,而不是单纯的基金数量和规模。
原创 FOF老顽童 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