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猜到它会涨。”
“我早就知道会大跌。”
“事情不是明摆着吗?”
上涨或下跌发生后,你忽然发现之前早就捕捉到了“蛛丝马迹”,预料到了会有今天。
可惜,这样的“聪明”往往是在错过时机后才出现的。涨了,后悔没加仓;跌了,后悔没早卖。
为什么“聪明”总是出现在事后呢?
投资中的“蛛丝马迹”
在某个结果发生后,人们会觉得结果“早就可以预测到”,这在心理学上称作“事后聪明式反差”。
例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有人就提到这次事件原本可以预测。
当时,美国防部长就911事件接受国会问询,议员对他的情报机构提出了质疑。
议员质问:“在911事件发生前,情报机构已经收到了数十条‘蛛丝马迹’,这些证据都明确指向了可能会发生攻击,为什么你们却不作为?”
国防部长回答:“我们每天可以收到几万条类似的线索,怎么才能从几万条里选出你所说的那几条‘蛛丝马迹’?请你告诉我方法。”
投资中,我们也容易捕捉到各种各样的“蛛丝马迹”。
它们有的预言下跌,有的预言上涨,在结果出现前,我们很难分清哪些信息是对的。
等到结果出现,我们并不能记起当初的所有观点,却可能有选择性地回忆与结果一致的观点,从而误以为自己早就可以预知结果。
“事后聪明式偏差”将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不可避免和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已经受到了结果影响。
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在他著名的《非理性繁荣》一书里提到,“事后偏见造成人们误认为这个世界容易预测,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下跌的原因找到了?
投资中还有一种“事后聪明”的行为,那就是寻找下跌原因。
遇上下跌,投资者的内心难免恐慌,总想找出导致下跌的“罪魁祸首”。最终,下跌可能归因于国际局势、政策、会议,甚至可能是因为一篇文章、一个短视频造成的信息误传……
然而,市场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下跌既可能是千百个事实纠缠在一起的综合反映,也可能根本没有事实支撑,纯粹是由于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在作祟。
如果一个人总能找到下跌原因,他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投资中避开下跌,可是现实中,还没有投资者能够如此精准操作。
不要看“后视镜”做投资
事实上,当一个人说“下跌的原因找到了”,他已经陷入了“后视镜”思维。
开车时,我们可以从“后视镜”看到走过的路,但看不到即将要走的路。
假设你正在驾驶一辆车,车身颠簸了一下,你从后视镜看去,发现路上有一个坑。
你可以说:“车子颠簸的原因找到了,因为那里有一个坑。”
可是,这样的总结既不能告诉我们接下来有没有坑,也不能告诉我们接下来怎么才能避免踩坑。
当我们想要为下跌寻找原因时,不妨放下执念,记住彼得林奇的投资法则——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
(文章来源: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丨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