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25 15:10:35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天津
投资状态

#投资状态#

$鑫元中债3-5年国开债指数A$

$鑫元合丰纯债A$

分享经济发展之果,增加财产性收入之源,股票市场承载了众多投资者的希望。但盈亏同源,收益与风险并存,股市的波动也是每个投资者都可能面临的挑战。股市震荡自有规律。我相信,识航道,坐坚船,掌好舵,远航必达目标,尊重市场,理性投资,恪守纪律,收获就在前方。让我们一起,见多识广,发现机遇,知行合一,成为聪明的投资者。

回过头来看自初的一些判断,给自己打60分吧,差可告慰。

与投资相关的东西,可聊的东西太多了,世上的财富多,但想要探寻财富密码的人恐怕更多。

我以前对所谓的一些投资金句总是嗤之以鼻,觉着不过是听起来有用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心灵鸡汤,但不知是不是自己年岁渐长心态上也变得成熟,能接受一些不同的观点之余,慢慢发现有些东西,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

比如说,投资本质就是自己认知的变现。

这句听起来看似正确的废话,恰恰也道出了投资的本质。投资这件事,既不可以学,也不可以教,只能自己琢磨自己悟,而且最好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判断。

这个实践的过程,怎么说呢,挺难受的。它唯一的优点,或者说和其他学习过程体验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会不断地给你反馈,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而这个时候,也就体现出那句话“投资的本质就是自己认知的变现”的妙处了。

很多时候,实现最终的目标,需要一个类似价值罗盘或者原则的东西辅助自己,让自己不那么轻易地被市场或者自己的情绪驱使,让自己多点耐心,也多点信心。

否则,大多数情况下,人只会简单地趋利避害。

人们总是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总是一厢情愿,贪巧求速,拔苗助长,但许多时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动作越快,失败就越快,自暴自弃就越快。

类比到生活中,就是许多人一发奋起来,恨不得一周内学会十个技能,但不处理的时候,成天又浑浑噩噩。

所以,投资需要一套原则,或者说认知体系,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上面这首诗很形象的概况了农民春耕秋收的意义,也暗喻着理财投资的重要性。

理财,就是在用今天的钱去铺明天的路,是用春天播的种,去收获秋天的果。

理财,好比农民种庄稼,如何规划种子和粮食的比例,规划庄稼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就是如何规划家庭的收支比例。

钱,就是理财者的本金,相当于农民手中的“种子”,把种子播种在肥沃的土壤里,也就是把钱流入优质的资产项里。

理财者默默的耕耘、除草、施肥、灌溉,就是在用心的打理自己的优质资产。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其实就是你的资产保值增值,复利生息的过程。

理财不是为了短期内发财,理财是为了构建资产,形成被动现金流收益的过程。

理财是为了以后不再为钱工作,不再为金钱发愁,让自己从赚钱人生中解脱出来,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和心灵自由,可以更好的去享受生活的过程。

所以,理财更注重的是收益的安全性、持续性、稳定和长久性的过程。要建立正确理财思维,首先需要先打破一夜暴富,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理财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正确方向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努力,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结果越差。而我们生活中,如果选错了方向,只要足够努力似乎还不会很差,这是股市与人生的一个区别。

所以我一再强调,普通人要想投资成功,首先不要幻想能赚多少钱,而是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走正确的方向基本可以保证你通过理财或多或少赚到钱。

从财富轨迹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他一生中的财富积累走向,尤其是在人生的下半场,结果往往会天差地别。

根据财富来源的变化,我们认为大多数人一生的财富轨迹大体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

上半场:靠工作积累财富。

假设一个年轻人毕业后参加工作,进入一个正常发展的行业,保持上进心认真工作20年到30年,一般会积累一些财富,收入也会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一个人在这个阶段积累不到财富,有几种原因:第一,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第二,上进心不够,工作不努力;第三,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或者家庭负担太重,积累的财富都用于支付家庭开支;第四,乱花钱、不节俭,没有通过定期储蓄或定投基金积累财富。

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从毕业正式工作到50岁则是主要依靠工作创造收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陆续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而在50岁到55岁期间,可能很多人工作收入的增长就比较难实现了,往往维持在平衡的状态。

55岁以后,大多数人在工作上创造收入的能力可能会下降,特别是在退休之后,多数人的退休金会少于在职期间的收入。不过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你已经有很多工作上的财富积累,你可以用积累的财富去做投资,从而实现持续的财富增长。这样,你的财富轨迹也迎来了转折点,开始进入财富积累的下半场,要更多地考虑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增值的问题。因为在50岁时,你的财富积累应该已经比较丰厚了,有工作收入和投资收益两项收入。同时,你的工作能力不如从前,工作收入很难再获得增长,但随着财富积累越来越多,投资的收入可能会逐年上升。

假如在50岁时,你手上有200-300万元资金可以做投资理财,当年收益率达到10%,就有20-30万元的收益。这20-30万元收益就相当于绝大多数人辛苦工作一年的收入,投资收益在你的收入结构中开始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你来说,可能不太在意工作收入,而是更关注投资收益。

下半场:借投资理财增值增加财富。

我们在人生的上半场主要是通过工作积累财富,很多人的财富轨迹走势其实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下半场的财富积累阶段,由于每个人的投资水平有所不同,不同人群下半生的财富轨迹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一个投资水平差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的工作收入在降低,他增加财富收入的唯一途径就是投资。不过他不懂投资,为了实现财富增值又急于去投资,这种情况下,多数投资都会以失败收场。在遭遇几次失败之后,他把多年积攒的财富消耗掉了一大部分,造成财富缩水。

第二种情况是,很清醒地知道自己没有投资能力,只想过安稳的生活,所以拿着以前工作积攒的财富去做最稳健的投资,因此后续的财富轨迹可能会持续走平,没有增长,没有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第三种情况是,在工作时就明白,他的工作收入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长,但积累的财富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实现持续增长。所以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坚持学习投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和扩大能力圈,到了人生的下半场虽然工作能力开始下降,但是他的投资能力反而上升了,最终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实现了财富的持续增长。

由此可见,投资收益和工作收入的方式有所不同。做好投资对于一个人的财富轨迹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多数人在50岁之后会更在意投资。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50-55岁甚至退休之前,一边研究、做着自己感兴趣的投资理财,一边有份体面的工作。我们认为这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最理想的方式。记得1982年世界杯时电视转播里专门介绍一位捷克的国际裁判,他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以之来养家糊口,同时他也是一位足球迷业余爱好就是足球裁判,并做到了职业水准。我们就羡慕这样的人,有自己的爱好(哪怕不赚钱)可以去钻研,同时有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投资,同时还有稳定的现金流,可平衡互相的压力。

有个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棉花糖实验,让四五岁的孩子做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他们可以立即吃一个棉花糖,也可以等15分钟,然后得到两个棉花糖作为奖励。这基本上是在测试他们的时间偏好。那些时间偏好高的孩子更有可能立即想要棉花糖,因为高时间偏好的个体更看重现在而不是未来。那些时间偏好低的人更有可能推迟现在的满足,以便在未来获得一些好处。

在接下来的40年里,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愿意延迟满足的学生最终获得了更高的SAT分数、更低的药物滥用水平、更低的肥胖可能性、更好的压力反应、更好的社交技能以及一系列其他的更好分数。

这项研究强调了延迟满足或做现在困难的事情而不是做容易的事情的优点。这种延迟满足的纪律就像肌肉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和改善。

查理·芒格一直是延迟满足的大力支持者。他强调了耐心的重要性,以便在重大机遇出现时有准备采取大规模行动。这些都是罕见和短暂的,所以我们需要耐心、准备和果断地抓住它们。

芒格分享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例子。他阅读《巴伦杂志》已经50多年了,只发现了一个可行的想法。这是一家估值较低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他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购买,几年后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使他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利润。芒格把8000万美元给了李录,李录把这笔钱变成了4亿美元。仅仅通过两笔投资,芒格就将几百万美元变成了4亿美元。这个例子说明了极端耐心、延迟满足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决断力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芒格说,坐在那里拿着所有的现金,什么也不做,这需要性格。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芒格在2017年《每日新闻》公司的会议上多次提到延迟满足的话题。他谈到大多数投资者都在寻找快速致富,但最好的投资者推迟了他们的满足感,以在遥远的将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芒格还认为长期投资者寻找的是愿意推迟满足感的管理团队。这些团队专注于建立一个持久的经济特许权。他们专注于企业的长寿。他们愿意为了长期价值而放弃短期收益。

拥抱延迟满足是投资者最大的优势。人类的本性使其难以利用这一优势。这种困难正是优势存在的原因,因为人性永远不会改变,对于那些拥有正确气质的人来说,这种优势是持久的。贝佐斯说:“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在三年的时间范围内起作用,那么你就在与很多人竞争。但如果你愿意在7年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投资,你现在面临竞争的是一小部分人,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做。只要延长时间范围,你就可以从事你永远无法追求的努力。

拥有长期定位的能力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优势。50年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平均持有期为7年。如今,它仅仅只有四个月。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短期思维模式会导致非理性的买卖行为,原因很多,这些行为只与股票的短期走势有关,而与企业的长期价值无关。由于金融界对下一季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长期导向是投资者的结构性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经历技术创新和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数据和噪音过载,这种优势可能会加强。华尔街的大部分人才和资源都集中在未来几个季度的短期竞技场中,这一事实为那些能够展望三到五年并安静地考虑大局的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特别重要的。那就是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听起来就是有钱人的事儿,等我赚钱了再说吧。

我刚毕业,“资产”没多少,怎么“配置”呢?

我也想搞搞配置,但无奈工资“月光”不够花。理财计划只能一推再推,想过、了解过、就是没有行动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朋友们谈论投资理财,但说起“资产配置”,大家似乎总认

为是有了“大钱”后才要做的事。

那么,钱少就不用资产配置了吗?

非也!

资产配置并非仅适用于中高收入者,大众理财都要考虑做好资产配置!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资产配置”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概念,并不是要有了“大钱”才“适合”做组合配置。其实,无论钱多钱少,资产配置同样重要。

资产配置是一种投资理念和方法,它提倡的是我们根据个人的财务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等因素,将资金在股票、债券、现金等不同类别的资产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帮助投资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更稳健的投资回报。

资产配置关注的核心是根据自身情况,在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做好权衡,由此安排合理的资产分配结构。这就像是去菜市场买菜,不管你手里拿的是50块还是500块,都要考虑怎么花才合理,考虑买多少肉多少蔬菜,如何营养搭配。所以,资产配置这门学问主要考虑的是钱的配置结构是否合理,不是说只有兜里钱多了才应该去考虑做资产配置。

兜里钱不多时,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俗话说,“把钱用在刀刃上”,尤其是积蓄不多的情况下,更需要把钱花在关键的、重要的地方,更需要注意合理规划资金。

活钱管理,要花的钱。

求稳的钱,稳健理财。

兜底的钱,保险保障。

生钱的钱,长期投资。

在做资金规划时,可以参考“四笔钱”理念:将手里的钱盘一盘,分成四笔,每笔钱承担不同功能,并分散投资到不同资产类别中。

手头钱不多时,要特别注意留足“活钱”、“兜底的钱”,留足日常支出和应对意外情况的临时支出,打好基本“安全垫”。在这个阶段“活钱”的比例会占据大头,比如下个月要交的房租、日常生活的费用等。对于这部分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可以考虑放银行活期存款,或者投货币基金等。而“兜底的钱”是用来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和意

外风险,可以考虑配置保险。

有的小伙伴问:“盘完了,剩余闲钱很少,还怎么配置呢?”

在留出“活钱”和“兜底的钱”后,剩余资金量可能不多,但其实也可以实现多元配置。

首先,大家别担心投资理财门槛高。当前市场上很多的理财产品,最低投资单位低至100元甚至1元。比如公募基金,大部分基金是1块钱就可以投的。而且基金品类丰富、风险等级从低到高都有产品覆盖,我们只需要花少量的钱、买入少数基金,就可以搭建一个资产配置组合。

其次,在积蓄有限的情况下,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资产配置。

比如,对于刚参加工作、积蓄有限的职场新人而言,如果考虑攒一些积蓄结婚成家,那剩余资金可能闲置半年到三年,可以做一些相对稳健的理财,比如中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稳健保守型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对于已经成家、但年龄不大、有些许积累的小伙伴们,可能主要考虑的是子女教育、养老等长远目标,如果手头的“闲钱”可投资期限较长,可以考虑预期收益和波动都较高的品种,通过拉长时间争取获取更高的回报,比如权益类基金等。

最后,在我们资金较少时,其实可以用比较平和的心态,用少量资金尝试不同理财工具,在投资理财实战中,边学习、边体验,积攒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中的资金“余粮”越来越多时,可以再逐步调整完善资产配置结构,增加“求稳的钱”、“生钱的钱”的配置比例,为开展长期理财规划多做准备,力争提高长期预期收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总而言之,我们不要被一些认知误区所束缚,资产配置其实可以从点滴做起。钱多时有丰富的产品和策略,钱少时也有不少可用的工具和打法。不同的财富积累阶段,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资产配置组合,逐步达成人生的各个目标。

再说的具体一点,我的建议是:作为普通投资者,最好的资产配置的方法是股债搭配!至于比例,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调整!二八比。三七比,四六比,甚至是五五比,都可以!

近几年,权益市场维持震荡,以稳健收益著称的债市则一路高歌猛进。许多新发债券型基金出现爆款,其中更有一部分触及80亿元的首募规模上限,体现了场内资金对于债券型基金的强烈兴趣。

伴随着长时间的股市下跌而债市上涨,债券型基金相对更被投资者接受和认可。在新发市场普遍遇冷的环境下,债券型基金一枝独秀,市场资金偏好可见一斑。

与股票市场投资逻辑或许不同,债券市场的狂欢并不是债券基金的投资逻辑。每年获取稳健的投资回报,构建投资的底仓才是投资债券基金的理性认知。因此,“年年正收益”是对一只债券型基金最高也是最朴素的评价,它阐释了投资的核心,投资者尤其是购买低风险产品的目标就是赚钱。但年年正收益并不易,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公平,它是对所有在场管理人的同纬度考验。

如何寻觅投资中的确定性?它来源于两个维度,一是产品类型大概率上必须是较低风险产品,在此之上则是基金经理对产品杰出的管理能力。债券类产品一直被作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底仓,究其原因也是产品风险的适配性,使获得比较稳定的正回报成为可能。

债券产品一定能赚钱吗?

这是一个目前已经具有共识性答案的问题。毕竟在2005年以来的19个完整年度中,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也出现了2年负收益,这意味着这两个年份中,债券基金确实平均集体性亏损。

这似乎很矛盾,明明是低风险产品,却有出现亏损的可能。但事实就是,债券型基金风险是很小,但也不排除个别年份不佳。如此一来,另一个问题来了:不能100%赚钱,收益率又不会太高,我们为什么要配置它?

实际上,债券“固定”的是票息和兑付时间,只要发债企业或者政府不违约,持有到期就能拿回本金和利息,但债券能在二级市场直接交易,交易价格的波动也会带来浮动收益或亏损。无论如何,从国内市场来看,投资债券依然是一件大概率会赚到钱的投资。

过去19个年度的债券指数收益数据同时说明另一个概率问题,投资债券型产品,是一件大概率可以实现每年正回报的底层逻辑。债券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由于债券型基金的投资对象--债券收益稳定、风险也较小,债券型产品的收益相对稳定,因此又被称为“固定收益基金”。

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的投资环境下,对较低风险的追求就是一种刚需。既然这个市场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保证赚钱,那投资就是寻找大概率正确的可能,债券型产品是这种诉求完美的契合点。

在这里,我向您隆重推荐一一一鑫元中债3-5年国开债指数A和鑫元合丰纯债A!两只产品各有特点,风险收益比也有不同,可以满足您的不同投资需求!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在此不再复述!

#A股放巨量暴涨 如何应对?# #牛市旗手掀涨停潮 啥信号?# #并购重组迎政策利好 概念股持续活跃# #A股市值管理新政策来了 如何解读?# #A股集体爆发 !创指涨超5%# #国新办召开发布会 A股能否五连阳?# #9月LPR按兵不动!如何解读?#

@鑫元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