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昂贵的”。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那么世事是否总是如此呢?最近一期《读书小记》,我们就来聊聊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免费》一书。
安德森是美国《连线》杂志的前任主编,也是“长尾理论”的发明者和阐述者。“长尾理论”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内,那些销量较小的产品的数量总和甚至可以超过销量大的产品。
Google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长尾”公司,其成长历程就是把广告商和出版商的“长尾”进行商业化的过程,以占据了Google半壁江山的AdSense广告系统为例——它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是Google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小微群体汇集起来,从而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免费”是真的不要钱吗?
安德森的《免费》一书,首先从书名出发,什么是免费应该就不需要展开说了,人们都爱实惠,若是有免费的商品无疑会令人心动。
书中作者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对比,本书中所谓的 “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电脑字节(作者称为“mianfemian 比特世界”)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作者称为“原子世界”)。原子世界里物质总是稀缺的,商品的成本较高,因此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马科维茨教会我们的多元化配置这个“免费的午餐”)。但是在比特世界中,因为摩尔定律等技术的存在,网络商品的成本甚至可以无限低(当然,现实中的电费还是要支付的),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这种趋势催生了一个巨量的新经济,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也就是“免费”这种商业模式。
免费vs1分钱,哪个更让人心动?
书中,作者探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定价为“0”和定价为“一分钱”的区别有多大?
其实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些心理学层面的东西。尽管只相差一分钱,看似微不足道,但由于心智交易成本的存在,即使只支付一分钱也需要我们进行衡量。而犯懒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最不需要动脑子的东西。“免费”真正的诱惑力也就在于此,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但是选择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如果选择的物品不是免费的,就会有风险(哪怕只有一分钱),因此我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寻。
那么,是不是说定价为“一分钱”的策略就一无是处呢?
这里又需要辩证地看待。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定价在商业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无论客户支付多少钱都是一种消费行为,这种行为会让广告商改变对这个客户的看法从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广告费。在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媒体来说,这种定价能够创造更高的收入。而且免费还有个负面效应,就是不付出成本就不会重视,作者举的例子是学校研讨会的自助餐。免费的情况下,参会人员会极其浪费,而哪怕参会人员只要支付一美元也会节制得多。所以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给予别人好处又想让他们珍惜,最好要让他们付出一点成本,这样他们才会重视。
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避免“太长不读”,我们就只简单摘录一些本人比较喜欢的内容吧。
在比特世界,充裕的信息趋向于变成免费,而稀缺的信息则趋向于变得昂贵。同时,一种东西的充裕必然造就另一种东西的稀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信息的充裕造成了注意力的缺乏。
那么落到工作中,充裕和稀缺的关系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的理解是,也就是鸡汤文常说的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近年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大家开始焦虑“以后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我们是不是就要失业了”。在这个事情上,我比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将得到极大的解放,人类不需要再为了谋生而工作,身心得到了解放,可以沉下心来利用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审美来创造价值(那个时候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时间,因为其他物质都是极大的丰富,而时间还是只有24小时。这个观点和安德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冰冷机器无法取代的东西才是人类最大的价值。正如安德森所说,关键是你要学会站在稀缺的那一阵营。
以上就是我对《免费》这本书的一些体会,其中一些观点(比如说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从未来来看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是我更倾向于相信我们的人性,总是喜欢高估风险,觉得今天很困难,明天更困难,但请相信,后天很美好。
$前海开源沪深300指数A(OTCFUND|000656)$
$前海开源沪深300指数C(OTCFUND|015671)$
推荐阅读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在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的前提下调整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比例,导致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市场观点具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