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姜峰在管的6只基金,其中3只分别增补一名基金经理,当时的疑问“准备开溜还是培养新人?”,5月31日靴子落地了,姜峰卸任了所有产品,包括我在持有的“建信健康民生”。
不管是走还是留,姜峰对我来说即将成为过去式,本周内将其转换为其他基金。
当下基金转换更多是无奈。
第一种无奈是每次更换基金经理,无一例外都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1)如果基金经理有了新的发展选择,他能有多大精力投入到现有基金的管理上呢?
(2)如果基金经理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从他有想法到持有人知道,
持续周期越长损失越大,可惜又没有任何法律条款或者管理规范对此进行约束。
(2)如果基金经理职业道德不高,再加上如果是在市场高位有了走人的想法,本应控制回撤但实际什么都没有做,那就是灾难。
第二种无奈是当前市场风格飘忽,看不到清晰的主线,这种情况下操作比较大概率会犯错误。大盘小盘、成长价值到底未来是哪种风格更好,没有人可以知道。
看不懂最好不动,但现在又不得不动。之前这么多年买鸡的经历告诉我,基金经理换了赎回是唯一的选择,关于这点其实说过、真金白银验证过多次:
(1)即便新的基金经理也是优秀基金经理,因新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理念都不同,不可避免进行大幅调仓带来损失。
(2)新的基金经理是,起码不是你的菜,这种最容易理解,是一定是带来损失的。
现在看起来,基金经理的稳定性是基金投资的一大隐患,解决办法分散投资,不应对某个基金经理下重注,组合到底应该有多少只基金,其中一个因素取决于投入的资金量、
例如:
投入10万,大概5只就够了;
如果投入的资金量是个人年收入10倍,起码10只以上,收益方面每年能跑赢市场平均收益就可以了,风险方面避免类似基金经理走人、风格漂移、策略失效和基金公司动荡等各种黑天鹅。对个人来说组合中的基金最好不要超过15只,毕竟精力有限。
(虽然我买鸡超过15年,走到今天依旧在试错,因此,说起来不足以指点任何人,因此,以后发文由“市场交流”改为“市场备忘”,可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