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篇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2018年写的旧文,讲的是为什么要在国内鼓励指数投资。
第一步,指数投资公开透明,这是一条低成本培养全社会风险投资文化的政策路径;
第二步,风险投资文化的确立,可以让大家明确风险自担原则——想要高收益?那就得承担高风险!不想赌就想发财?想peach;
第三步,建立风险自担原则后,“无形的手”的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想赚钱就去创业,你说10个创业9个倾家荡产?那说明他们能力不行,这不还有一个成功的么?而且他的企业还上市了!
说到底,鼓励指数投资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市场行为反哺实体经济。
现在回头看这篇文章,大概算是站在2077“夜之城”的阴沟小巷里看21世纪初的铁西区——都是废墟,谁也没比谁强到哪里去:
城投刚兑没有了,但在央地“共享”隐含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彻底、一分钱不付的城投占比也不高。大家要不想办法延期兑付,要不协商降低利息,或者干脆债转股。虽然没上市的股,它和废纸到底哪个价值高,可能也不好说;
建立在城投刚兑基础上的摊余法银行理财没有了,但净值法不过就是换了个马甲。反正我信披不透明,真要把底层资产摊余进每日净值,只要内部不爆料,客户也不可能知道;
指数投资确实搞起来了,但也不是因为全社会培养出了什么“风险投资文化”,说到底还是主动权益更烂。并且当下的ETF规模扩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汇金真正充了值,你说其中有多少是市场自发行为,可能也很难判断……
至于周总说的指数基金大发展需要依托基金投顾业务,一看就是为自己的股东Jack马站台,蚂蚁搞的“帮你投”嘛!服务产品化(基金投顾组合)确实弄了,但期待中的服务,在经过合规层层阉割后,最终变成了每天无意义的废话式情绪按摩;而且严格合规运作的基金投顾组合,产品力还不如FOF,投资范围、换手率约束都强太多了,等于投、顾两条腿全部打瘸……
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关系暧昧不清,到底是鸡不孕不育,还是蛋本身就是个臭蛋,现在可能也没人说得清。大家唯一确定知道的,就是自己钱确实亏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