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从止盈说起。
很多朋友跟着我在3500点止盈过一波。我们主要是根据基本面做的决策。
但这对个人认知水平和情绪控制能力有一定要求。今天再说一个相对简单的止盈策略——再平衡。
方法是这样的,你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立一个flag。比如,永远只把一半的资产投进股市。
假设第一年初你有2万块,平均配置1万的股票和1万的现金。
到年底时,股市表现特别好,涨了100%,变成了2万。这样你手里就有了2万股票和1万现金,总计3万。两边出现了不平衡,股票远多于现金。
此时,为了实现你当初只有一半资产在股市的承诺,你需要被动止盈股票,即卖出0.5万转为现金。
这样,你的资产就变为1.5万的股票和1.5万的现金。这就是第二年初的情况,等到第二年底,你再做这样的平衡。由此类推,不断滚动下去。
反过来也是如此,要是跌了就得补仓股票,使得股票资产永远只占一半。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2005年底时,你有2万块。1万配置在A股(沪深300指数),1万买成存款(假设过去20年存款利率平均为4.5%)。
从2005到今天,20年里,你不做任何操作,那么总资产会增长到8.3万元,收益为6.3万元。
如果你每年底按照上述方法再平衡,则到今天为止的总资产将会高达11.7万元,收益为9.7万元。
很显然,通过再平衡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收益,收益增幅超过50%。
有朋友可能就说了,既然这个策略这么强,那我可不可以每天或每个月再平衡。这样收益率会不会更高?
不好意思,事实刚好相反,提高再平衡的频率,收益反而会下降。
我直接把答案告诉大家,还是前面的案例。
不平衡,最终资产是8.3万;
每年平衡则是11.7万元;
每月平衡则是8.9万元;
每日平衡则只有8.6万。
这里还没考虑交易费用,要是考虑了,每日或每月再平衡的收益只会更低。
原因很简单。
虽然很多朋友说A股牛短熊长,但A股过去20年的历次牛市(下图箭头),都是涨了1年左右,部分能涨到2年。
所以,相对最优解恰恰是每年再平衡,而不是每月甚至每天再平衡。
股市有句谚语,多看少动,就是这个意思。牛市的梦还是要做的,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债基来代替存款。
同样是2005年各投入1万元在债基和A股。
到今天为止,在不做任何平衡的情况下,总资产变为8.3万元。这和买存款相当。
而每年再平衡后,最终总资产会大幅提升为12.4万元。每月再平衡则是9.0万元,每日再平衡为8.7万元。
也是年度平衡的收益都要远高于月度,月度又要高于日度。
而且,半股半债再平衡组合的最终资产(12.4万)要好于半股半存款(11.7万)。
这背后的逻辑我可以给大家讲出一门课,因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伯努利家族。文章篇幅有限,就不赘述了。
大家只要记住一点,股债具有负相关性,更适合于再平衡策略。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不作任何平衡的股债组合净值,以及年再平衡组合的净值做个对比。
你会发现,每年再平衡组合(黄线)的净值表现波动更小,创新高的能力更强。
看最新净值,再平衡组合已经创新高了,而不作平衡的组合并没有。
最后再说一个反常识的点。
如果你的2万元最开始不是对半分配在股债,而是一次性投入到股市,闭眼躺平到今天,则总资产为11.9万元。
完全不亚于用「再平衡策略」大幅增强后的股债组合。
原因就在于,A股过去20年的收益并不差,年化也有8%~10%。
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在足够低位,要敢于买入,后面跌了再说。可谓,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2700点那种底部,更是要满仓,即使被无数人耻笑。要有「虽千万人,我亦往矣」的魄力和决心
另外,存款或债券还可以换成黄金、商品等其他资产。沪深300指数也可以用A500等代替。资产配比还可以再调整优化。如本文阅读量高,大家感兴趣,我再给出详细数据和分析。
顺便一提,前面测算股市时,是包括股息分红的。过去很多基金不怎么发分红,分红直接计入净值。现在的一些A500基金,比如嘉实中证A500ETF(159351)是每季度发。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后者相对更有获得感些。
至于今天的市场,没啥好说的,继续洗筹码罢了。
保持耐心即可。你不能指望A股瞬间逆转,开启大涨。毕竟3300点进来了很多新韭,这些人总归是要割肉的。少亏一点是一点,这是他们最后的倔强了。
报下格指2.25,投资机会降为A+,跌了再重新回S-。干货不易,原创更难。感谢在座各位的点赞、在看和转发,大家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