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社发了篇采访,对象是高盛亚太区(除日本)总裁Sneader。
Sneader的话包括两部分:正在等待更多刺激政策落地,但部分客户已经开始增配中国。
许多内资朋友在群里转发这段话,重点关注了前半段“期待政策”,颇有一种“洋人为我做主”的奇怪自豪感。但你如果真有一些外资朋友,并且恰好在最近一个季度有过高频交流,或许会发现,Sneader的这段话,重点其实是后半段——已经有外资开始增配中国。
过去两年的宏观不确定性,并不仅仅影响了我们,而是重创了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全球贫富分化大背景下,部分内资“挟中产威逼政策”的行为,只能说少智而无谋。比如昨天TT难民涌入XHS的现象,就是对这部分内资的打脸——你说美国的月亮比较圆,那他们怎么变成了赛博难民?
我在前面写过杠铃策略。该策略降低风险的作用原理,是依靠大比例配置防守型资产获得的稳定预期,对冲小比例配置激进型资产产生的风险。但这里其实有个BUG,就是一致性预期的反身性——如果大家都认为某项资产没有风险(比如过去两年的美股),在蜂拥买入并将其推高至严重脱离基本面的程度后,这项资产到底还有没有防御属性呢?
至此,大家应该可以理解部分外资开始增配中国的理由了:
1、相对驴象撕裂,象群又要继续细分为MAGA和Tech bro的阿美莉卡,我们的稳定性太强了——哪怕部分内资在简中赛博空间闹翻天,现实里他们依然是少数,依然无法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背靠这种高效、稳定行政体系的中国资本市场,你就算不超配,也很难一点不配;
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neo-lib理论体系确实为维持全球共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经历50年的货币信用扩张周期后,纳入服务业的GDP计算方法、依靠信用而非贵金属维持的货币购买力,其中到底有多少水分,已经难以评价。但不论“综合国力”里能挤出多少水分,我们强大的制造业产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硅谷军工复合体可以在AI上大幅领先,但没有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AI并不可以通过赛博空间“削减人口”。说到底,AI需要无人机、机器人作为入侵现实世界的载体。
引用昨晚团长文章的一句话:过去两年的负面预期被充分定价了,那么结构转型的正面影响呢?
所谓邻居有粮我有gun,邻居就是我粮仓。我们当然不愿走到那一步,但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