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无心码字,所以蹭了很多基金公司、三方平台组织的策略会。会上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议题,就是投资者教育到底要不要做?
去年公募减费降薪,许多品牌/市场/PR朋友找来聊天,说自己这个部门是完全的成本部门,感觉自己明年就要被公司辞退了。
确实,在公募这个强调效率而非公平的组织里,金钱至上、利润优先,既是员工的目标,也是股东的诉求。在强盈利导向的规则下,把强调公平的投资者教育任务塞进去,好像确实格格不入。
许多PR朋友坦言,自己还能领一份工资的核心原因,就是会里有针对投资者教育的考核分,所以自己对会里,其实是既爱又恨:爱,是因为会里兜了底,自己还有口饭吃;恨,是因为不降费,自己在公司内的作用,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觉得投资者教育尴尬的,不仅有公募机构,还有许多三方平台。但相对公募在效率和公平的天平上纠结拧巴,大多数三方平台一点也不纠结:投资者教育不就是骗用户买基金么?什么前置风险测评,什么后置风险控制,不要妨碍我卖基金。
我在几家三方平台的会议上,遇到的朋友都差不多,大家在复盘被三方平台推出来做典型的几个所谓KOL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些平台成为大V的前提,不是专业,而是你只能比小白用户稍微懂一点;不能太懂,太懂你就写不出那些为了流量的文章。
我问朋友们,这些平台账号你们还准备做么?答案基本都是:同步更新,不做运营,自己拉不下脸去骗人,做不到与平台流量机制的“价值观”保持统一。
教育是个褒义词,但投资者教育,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那么投资者教育要不要坚持?要。
我们都强调纺锤形收入结构(富人、穷人都不多,中产最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我们当下的财商教育中,投资者认知明显呈现金字塔结构。这种不健康的结构,是人为扼杀公平,强行将人群区分为三六九等的行为——凭什么穷人因为财商知识不足,就只配被富人吸血?
而就算未来财商水平呈现纺锤结构后,投资者教育依然需要继续维持,因为宏观结构的稳定,不代表微观个体的随机波动——投资者教育是一种维持阶级流动的手段,穷人可以因为努力实现阶级跨越,富人也会因为纨绔导致阶级滑落。
极端公平和极端效率都是不健康的价值倾向。任何裁撤投资者教育部门的公募机构,其稽核必然走向失控;而任何强调“大V不需要太懂,只要比小白用户懂一点”的三方平台,最终只会为全行业招致另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