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0-05-25 11:16:08 股吧网页版
基金公司热衷自购 买基金不必看“掌柜”脸色
  今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热衷于自购,用自己的钱捧自己的场。可再精明的基金公司也斗不过市场。上周,当股指跌至2500点附近,年初自购股基的基金公司至少损失了几百点的收益。而再恐怖的暴跌也止不住基金公司自购的脚步,暴跌之下,又有“勇敢者”携真金白银入场了。这些公司是否能赚钱不得而知,但现实却给投资者上了一课,买基金,不能跟着基金公司自购走。
  基金公司热衷自购抄底
  趁着股市暴跌的机会,部分基金公司开始逢低入市,他们纷纷动用自有基金申购自家基金产品。建信基金近日以2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该公司旗下的上证社会责任ETF联接基金;华安基金5月初曾认购华安行业轮动3000万元;兴业全球将于近日起的五个交易日内分别申购旗下两基金(兴业全球视野基金和兴业有机增长灵活配置基金)各2500万元;汇添富将动用2500万元认购汇添富亚澳成熟市场QDII。
  细看这些基金公司的自购对象,都是清一色的股票基金,且多数还是各基金公司正在发行的新产品。这是否表明基金公司对后市抱着乐观的态度呢?自购较为频繁的汇添富基金公司称,此次自购自家QDII基金是因为要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在4月初,该公司也曾斥资5千万自购正在发行的新基金汇添富民营企业,自基金公司被允许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基金以来,该公司已累计购买旗下基金的金额超过4亿元。
  “基金公司自购不排除其看多后市的原因,市场已经跌到了2600点,向上的概率要大于向下的概率,此时基金公司出手自购一是给投资者树立信心,二是为自身‘理财’而考虑。”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基金公司一相关人士表示。
  抄底失误不少基金仍浮亏
  看到基金公司自购的新闻,普通投资者会想到什么?
  “基金公司本身就是做投资理财的内行,他们既然拿出自己的钱做投资,总不会挑一个风险很大的时候入市吧,如果在某一个时候很多基金公司自购,就等于告诉我们市场至少已经到了阶段性底部了。”投资者小吴觉得,普通投资者跟着基金公司的脚步走,总不会买在高点。
  基民梁女士说,基金公司自购表明了他们要与投资者共同进退,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眼球,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自购都抄对了底。从这几年的几次大的基金自购潮看,基金抄底成功的概率仅占一半。易方达、华夏、广发等基金公司都曾有过自购获利的业绩。在2009年初,当市场处于谨慎之际,易方达大胆购进2亿元的易基50,最后获取了超过1亿元的收益,“抄底”成功。广发基金也有4次精确抄底的历史。华夏基金也于去年8月底的自购抄底也证明了其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而在2008年上半年的熊市,万家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几家基金公司因为错判市场高位入市,到了今年仍然亏损。
  今年以来,又一波基金自购潮掀起,自购的对象多数为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基金。易方达、广大等大型基金公司又再度出手,二三月份,市场在3000点左右徘徊时,易方达基金公司总共动用7.5亿元资金对旗下的包括易方达50指基、易方达沪深300指基、易方达深证100联接基金自购。广发基金在3月初分别动用5000万元申购广发聚瑞和广发小盘5000万元。
  由于基金公司自购必须按照管理层规定锁仓6个月,即持有6个月以上才能赎回,那么到了现在,市场跌至2600点附近,这些基金公司承受了大额浮亏,显然抄底“失手”。
  买基金不要跟风“自购潮”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金自购也不能说明短期市场就一定会走好,因为在目前的A股市场中,基金的比重只占到15%左右,这意味着基金对市场走势的“话事权”并不大,基金公司自己投钱进去也未必能托起市场,自购只能说明基金公司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走势有信心,以及对自购产品的运作管理有信心。
  另外,基金自购行为多发生在市场较为悲观的时候,这时候恰恰是投资者对基金最不感兴趣的时候,新基金发行困难,老基金的营销也不理想,基金公司通过解决燃眉之急也是正常之举。也不排除基金公司投入少量金额试水,背后的目的是为营销造势。
  理财师提醒投资者,买基金不要只看基金公司这个“掌柜”的脸色,即不能以基金自购作为自己投资的依据,当基金自购行为较多时,要综合判断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自购品种、入市时机、投入规模,再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投资行为。目前,市场暴跌后底部还不大明朗,投资者此时入市要掌握好节奏。
文章来源:当代生活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