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0-05-24 10:24:34 股吧网页版
基金创新有名无实 临界点何时到来
  产品创新看上去很美
  在产品领域的创新开发似乎是基金现阶段最值得一说的。当发行提速,扎堆于拥挤市场的新基金似乎总有自己的“卖点”。“量化”、“分级”、“联接”、“跨境”;“率先采用”、“国内首只”、“借鉴国外”、“行业领先”……不缺乏想象力的基金创新乱花渐欲迷人眼,然而市场不禁要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
  事实上,创新本身很难被定义。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所王群航表示,近年来国内基金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有两个阶段,第一是为解决封基高折价问题而引入“救生艇”规则,第二是为满足不同投资需求而设计出分级基金的概念。
  而也有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过去没有的,现在被创造出来,这就是创新。”因此,ETF联接和多元化指数基金也应该被看做是基金产品创新的成果。
  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产品的创新有两种表现形式:旧元素新组合,新元素新组合。他认为,将以前有过的工具以一种新的组合方式结合成产品,或者直接创造出新的衍生工具,这都属于创新。
  正是对于定义的莫衷一是,目前基金产品的创新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水分”。
  首先,实质性创新不足。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创新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仅仅对基金产品某些方面稍作修改就称其为是创新,不免有些牵强。
  王群航表示,目前基金产品设计在实质性创新方面少有明显的进展。他认为,实质性创新是指以提高基金投资业绩为目标的产品创新,但现阶段基金产品设计在这一领域的力度明显不足。
  其次,创新遭遇“同质化”。以分级基金为例,长盛同庆单日募资近150亿,此后多只分级基金竞相推出,然而其运作原理甚至杠杆分配比例都与此前产品大同小异,创新特征并未得到明显体现。反映在销售上,其销售规模也有不小的缩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募资水平相差悬殊,一方面是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创新亮点被大量复制,当市场出现“审美疲劳”,其卖点便也大打折扣。
  谁来为真正的创新“搭把手”
  之所以出现创新产品“有名无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创新源动力的错位。
  某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产品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业绩。比如救生艇原则的引入,部分解决了传统封基长期高折价的困境,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ETF联接基金打通了两级市场之间的联系,使投资者得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交易,并且创造了套利空间。
  与此相比,现实情况是,此前传统基金产品大量同质化,在基金发行提速、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打出“创新”的旗号,吸引市场眼球,很大程度上还是着眼于募集份额的提升。因此,这样的创新重视在宣传上的包装多过于对真正市场需求的挖掘和研究。
  “本是想避免走传统产品同质化的老路,结果走到了另外一条创新同质化的路上去”。
  另外,基金公司对于真正的创新也有着各自的想法。
  某家中小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有些“创新”只是“小打小闹的概念”,真正的创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门槛较高,此外,中小基金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依靠“后发优势”,并且更加注重自身投研团队和投资风格的打造,对于浩大的创新工程不是“太感冒”。
  某基金研究者认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不少公司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在经历一个相对激进的发展之后,一些中小公司更需要的是利用时间来完善产品结构线。
  此前万德和晨星对现阶段国内基金做过风格分类,虽然使用的方法略有差异,但统计结果的一个共同点是,相对于大盘基金,国内目前的小盘基金数量匮乏。
  该研究者说:“不少基金公司选择先将在传统产品领域缺的课补上,然后再提创新的事。”
  至于大公司,有内部人士坦言,创新产品需要有一个人才准备、市场培育、研究投入的过程,但同时却又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第一个“吃螃蟹”的基金公司要为创新产品付出很高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成本,而后来者则可以轻松搭先行者的便车。尽管真正符合A股市场实际情况的创新,必然会引来众多的追随者,但谁来做先行者,谁要为此付出较高的成本,并不是每家公司都原意承担的,这也成为制约基金业创新的一大因素。
  该人士说:“在这个容易被快速和高度模仿的竞争环境中,投入大量资源去创新,不仅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而且即便成功,也可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为竞相效仿者的探路石。”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规模的大小,对于基金创新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公司领导者的眼光和意愿。“有些老总就是喜欢将公司打造成以创新闻名的品牌,其在创新上的投入比起那些相对保守、更加重视经营传统产品的领导所管理的公司肯定就要大很多”。
文章作者:孙旭 马全胜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