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超八成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滑。
近日,多家市场机构发布今年前8个月房企拿地投资榜单。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百强房企拿地投资金额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同时从新增总价、建筑面积及新增土储货值等指标来看,百强房企投资门槛也进一步下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份以来,百强房企拿地投资金额已持续5个月下滑,且历月降幅均有所扩大。除民企拿地收缩外,过去一年拿地较多的央国企如华润、保利、中海、招商等投资金额同比跌幅也均超50%。
哪些企业还在拿地?
从单月情况来看,8月份房企投资意愿几乎降至“冰点”。
克而瑞数据显示,8月份,百强房企中近八成企业未有新增土储入账,同时拿地金额超过30亿元的仅有4家企业;十强房企中也只有半数企业拿地,总金额约129亿元。
此外,该机构重点监测的30家房企中,8月份投资金额不足200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77%和49%,仅高于2023年1月份,为近两年次低。
从累计情况看,房企拿地投资金额则呈普遍下降态势。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典型房企中超七成企业投资金额同比下降;百强房企新增货值、总价和建筑面积百强的总额分别为12078亿元、5533亿元和617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0%、42%和28%;拿地金额超过百亿的企业有13家,比去年同期减少6家。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4731.3亿元,同比下降40.0%,相较1—7月降幅继续扩大2.0个百分点。
同时,百强房企拿地投资门槛方面,截至8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34.1亿元,同比下降33%;新增总价、建面百强门槛值分别为13.7亿元和28.1万平方米,同比降幅分别为34%和7%。
“从前8个月的拿地表现来看,印证了当前企业投资的谨慎。”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总监马千里认为,整体而言,企业投资仍处于低迷期,销售疲软对拿地信心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企业投资策略持续趋紧,短期内企业更注重于去库存、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产结构等方面。
不过,仍有部分企业在逆势拿地。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绿城中国、建发房产和华润置地新增货值位居前三。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十强房企来看,央企国企仍是主力,民企也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今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中建壹品、中国中铁、华润置地等在多个重点城市广泛布局,央国企仍保持较高参与度;同时绿城中国、滨江集团等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则聚焦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宁波江山万里、伟星房产、得力房产等区域性房企深耕重点城市增加土地储备。
“今年8月,绿城中国加速扩储,继续斥资65.84亿元拿下3宗住宅用地,位居单月拿地金额首位;伟星房产则凭借17.48亿元拿地金额占据第二位;中海、保利发展等国央企当月土储亦有收获。”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当前拿地金额靠前的多为国央企面孔,在行业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紧张,下场拿地的压力较大。
哪些地块流拍?
尽管土地市场供应及成交规模均有所下降,诸如溢价这样的热度指标也持续处于低温,但在供地更趋精准背景下,市场流拍率基本已降至历史低位。
同时,房企投资策略也日渐趋同,基本面更好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明显更受房企欢迎。
即便如此,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间土地流拍率也出现明显分化。克而瑞数据显示,前8个月,广州流拍地块14宗,成交27宗,流拍率达34%,剔除商办地块后,该地宅地流拍率已达50%;其余三座一线城市均无一宗宅地流拍。其中深圳供地尤为缓慢,前8个月仅成交了3宗地,流拍了1宗商办地块。
“就土地属性来看,前8个月流拍的地块中,35%是商办地块,低于同期商办地块供地占比10个百分点。”马千里表示,目前来看,商办地块的流拍率较涉宅地块相对低。CRIC监测重点城市数据显示,前8个月重点城市商办地块流拍率为13%,较涉宅地流拍率低了5个百分点。
“就流拍类型来看,流标地块占比为61%,政府主动撤牌地块占比为38%。”马千里表示,除传统的流标之外,政府主动中止比重明显提升,逐渐成为流拍的主要原因之一。典型如广州、成都等城市,前8个月分别有7宗、8宗涉宅地撤牌,占到各自城市流拍总地块的七成以上。
从不同地区来看,中西部和北方省会城市,流拍地块集中在远郊区县;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区域的热点城市,流拍地块则多集中在近郊区域。
“中西部和北方省会城市当前新房去化也处于相对低位,尤其是郊区县市,去化十分缓慢,因此流拍地块多集中在郊县地块。”马千里表示,长三角和粤港澳热点城市目前多执行低密度、小体量、高频次的“精准供地”新策略,土地供应质量明显提升。但仍有部分低密地块流拍,由此可见,当前房企拿地非常谨慎,即便土地质量较佳,但处于非核心板块核心位置也可能面临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