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的转型与环境息息相关。在10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业界专家以及能源类企业负责人表示,光伏、可持续航空燃料等细分领域在转型过程中大有可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是重要的支撑技术。当下储能产业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与会专家表示,要继续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发展,而市场化机制完善将给储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能源转型任重道远细分赛道大有可为
“光伏和ESG是全面契合的。”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能源转型专场主题交流中表示,过去15年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光伏发电占全球能源的比例也快速上升。随着新能源的成本下降,新的方向是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据兰天石介绍,作为一家光伏制造企业,协鑫科技在ESG领域做了多项细致的工作。例如,公司旗下乐山基地颗粒硅已在今年8月取得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ADEME)碳足迹认证,每千克颗粒硅的碳排放仅为24.91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一数值较2021年徐州基地颗粒硅37.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碳足迹数值,大幅降低了33%,再次刷新全球行业纪录。
“大家以前担心在餐桌上吃到地沟油,现在不用担心了。因为有我们的技术,地沟油的价格已经涨到7200元/吨了。”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战略市场与创新业务总经理罗超在主题交流中表示,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是现在特别火的领域,地沟油、二氧化碳、一般生物质资源,这些都可以做成可持续航空燃料。霍尼韦尔在每条技术路线上都有布局,可以帮助行业减少60%至80%左右的碳排放。
罗超表示,霍尼韦尔已宣布其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霍尼韦尔有“两个60”:一是60%的产品组合或者业务来源于服务于ESG的产品,或者客户诉求的产品组合体系;二是与此相配套的,有60%的产品研发资金用于ESG。此外,霍尼韦尔在中国推出“东方服务东方”战略,即利用本土研发能力服务于本土的能源转型。
中石化炼化工程董事长蒋德军表示,能源化工的绿色转型是前无古人的,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结合起来使用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中石化炼化工程在能源转型、能源化工转型当中做了很多工作并得到认可。公司在MSCI(明晟)发布的ESG评级报告中由B级调升至BB级,这是国内工程行业企业获得的最高评级,也是唯一一个BB级的评级。此外,该公司今年还入选了标普2024年可持续发展年鉴。
新型储能发展迅猛
市场化机制将令储能前景更宽广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在储能主题对话中介绍,相对于传统电力抽水蓄能电站来说,新型储能发展非常迅速。抽水蓄能占储能的比重今年上半年已经下降到55%,预计到今年底将下降到50%以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的支持促成了新型储能发展加速。
王志轩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首先,新型储能需求的多样化在不断扩大。这主要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随着新能源发电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传统的灵活性及抗波动性的“余量”不断消耗,需要新型储能发挥更大作用,应用场景也必然增多。其次,随着电力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会更加多样化。如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的不断完善,会提供更多的商业模式。最后,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不断提高,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性能不断提高。但储能产业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此外,有些储能可能在设计时的目的是备而不用,但不得不备。相关企业要选择好储能市场,与电网企业、配电企业加强沟通必不可少。
新型储能目前以电化学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为主,可能占到90%。索英电气董事长、中关村储能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仕城表示,电化学储能在储能体系当中是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最高、成本相比最低、转换速度快、响应速度和精准度都是最好的。它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大的能源转型,未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也有与会专家认为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王志轩看来,储能技术各有特点,有些可以互相替代,有些难以互相替代。储能技术的发展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需要,需要新型储能和传统的抽水蓄能等共同发挥作用。广义来讲,各种灵活型资源与储能也要科学匹配,电、热、冷要匹配,电制氢、氨等也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