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02269.HK)一边在筹划出售爱尔兰疫苗生产基地时,一边又与美国公司签下一笔对外授权交易。
2025年1月7日,药明生物宣布,和Candid Therapeutics就T细胞衔接子三特异性抗体达成研究服务合作。
根据协议,Candid公司将拥有一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该抗体基于药明生物通用型多特异性抗体专利技术平台WuXiBody发现。药明生物将收到一笔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最高达9.25亿美元,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对外授权交易向来是生物科技(Biotech)企业们热衷的生意。作为一家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药明生物也走上了这条路,意欲何为?
这已经是药明生物不到一个月内,签下的第二笔对外授权交易,另外一笔交易是联合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年底签下的,主要是赋能Aadi公司研发三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根据协议,Aadi公司将向药明生物和多禧生物支付44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达2.65亿美元的开发里程碑付款和5.4亿美元的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
过去两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们的对外授权交易井喷,不少企业选择将在研产品管线的研发、商业化等权利对外许可,将未来的收益换取成当期现金,一方面,可以解决现阶段融资难问题,继续反哺其他管线药物研发;另外一方面,也成为了一种盈利模式。
过往一些对外授权交易中,药明生物充当过幕后的角色,比如2024年8月,默沙东收购了同润生物医药在研双特异性抗体CN201(CD3/CD19的双特异性抗体),这款正是通过药明生物WuXiBody、TCE和WuXiUP三个专利技术平台而开发的。
现如今,药明生物是直接走到了台前。对于公司进行对外授权交易的目的,药明生物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对外授权交易,属于研究(R)端业务上的合作,有助于后续对公司的开发(D)、生产(M)端业务进行引流。
近年来,随着新冠项目收入减少,再加上生物医药投融资放缓等影响,不少CXO公司业绩增长出现放缓,药明生物自身也不例外。
2024年上半年,药明生物实现收益85.74亿元,仅增长1%;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4.99亿元,同比下降33.9%。
从收益分布看,公司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前服务收益、后期(第III期)临床开发服务及商业化生产这两款占比较大,分别占公司收益比例的35.8%、40.0%。另外,北美跟欧洲地区是公司主要收益来源。
面对行业增长放缓,CXO企业之间的订单争夺更加激烈,并产生了价格战。
作为国内生物药CXO龙头之一的药明生物,需要同时应对国内国际同行的竞争。值得一提的是,从2024年开始,中国CXO企业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的动作更加密集,试图争夺海外市场。
相比一些主营代工生产的CXO企业公司,药明生物的业务模式涵盖研究、开发和生产端各个环节,可以提供从早期的分子开发、工艺开发到生产的服务。如何发挥研究端的引流优势,也在考验药明生物的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