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证券行业非常重要的词汇就是“并购重组”。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止目前有7起正在推进的券业并购案例,分别为国联证券(601456.SH)+民生证券、浙商证券(601878.SH)+国都证券(870488.NQ)、西部证券(002673.SZ)+国融证券、国泰君安(601211.SH)+海通证券(600837.SH)、国信证券(002736.SZ)+万和证券、平安证券+方正证券(601901.SH)以及华创证券+太平洋证券(601099.SH)。
本轮券商并购潮有着非常深刻的政策背景。
2023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此后证监会于2024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形成2-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并购重组的六条举措。
从整体的并购进程上来看,未来券业并购趋势将持续进行。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券商的并购目标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并购业务补充或是在经营区域上形成互补,另外一种即是国资体系内部重组运作。此外,很多中小券商股权转让频频出现,也可能在未来演变成为券商之间的整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券商重新洗牌的窗口已经打开了,未来就会出现围绕券商并购重组开展的重新洗牌的局面,行业“去旧迎新”,通过整合来提高券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营业能力。
当前正在进行的券商并购(截止2024年12月28日)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整理
增强业务能力,完善区域布局
并购重组的一种形式是提升整体业务能力并拓展经营区域。这种重组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券商发展的整体考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政策鼓励券业并购的前提下,未来这样的重组方式,并不会少见。
从当前正在推进的案例来看,“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均属于这类。
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的合并进程有了最新消息。自9月27日重组方案货上交所受理后,12月27日,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获证监会批复,上交所并购重组栏目也更新了相关动态,显示国联证券该项目已经注册生效。这意味着“国联证券+民生证券”合并整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这也是目前券业合并重组案例中最接近落地的一单。
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也有了实质性进展。浙商证券于12月27日收到中国结算北京分公司通知,指出重庆信托、天津重信、重庆嘉鸿、深圳远为、深圳中峻、国华投资、同方创投、嘉融投资等8名转让方合计持有的19.97亿股国都证券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全部划转至浙商证券。至此,浙商证券正式成为国都证券单一大股东。
西部证券+国融证券的最新动态是,12月6日,西部证券召开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控股权的提案。依照此前券业收购合并的项目进程来看,“西部+国融”后续将进入材料申报、监管审核环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对于主要出于业务互补或区域整合的券商来说,合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与效率提升,推动区域特色券商的壮大,强化地域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并购优化地理布局和牌照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券商并购的三条主线之一。如果合并能够本着业务互补、资本充足等优化角度出发进行整合,有望达到预期效果” 田利辉说。
资深券业人士王剑辉告诉界面新闻,券业并购不论是实现业务互补还是地域整合,从理论上来说,合并会起到1+1>2的效果,或是起到合并同类项的良好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着并购的效果。
“比如说像地域整合,如果说是同一个地区的两家券商,整合可能困难较小,如果是两个不同区域的券商进行整合,可能会有一些困难。”王剑辉认为,这涉及到异地拓展的问题,而异地拓展可能还涉及到牌照监管的问题,例如是否合乎其原有的发展战略等。但实际上,如果合并推进顺利,会在提升效率、降低内卷或者降低无效竞争的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国资内部的券商重组
这一次券业并购浪潮,国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截止目前,多个案例是基于两家券商背后的股东背景为同一国资,尤其是涉及到多家头部券商。当前正在推动的并购案例主要有“国泰君安+海通”、“国信+万和”、“平安+方正”等。
中原证券非银分析师张洋认为,近年来头部券商整体经营稳健,行业集中度维持高位,头部券商之间的体量较为接近、业务布局相似、整体实力差距并不显著,简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并购重组难以有效解决后期整合难度大的问题。此外,头部券商主要由中央部委、央企、北京及上海地方政府所实控,头部券商之间的并购重组尚需相关政策针对组织架构、人员系统、管理模式等后期整合的难点痛点作出进一步指引。基于以上两点因素,虽然政策鼓励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但头部券商对于并购重组的态度整体较为谨慎。2024 年下半年,国泰君安拟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头部券商的并购重组终现破局。
其中上海国资下的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并购一事最被市场关注,自9月5号公布重组事项至今,整个流程推进的速度堪称奇迹。
12月23日晚间,两家公司同步发布公告,宣布本次合并重组申请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12月30日晚间,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回复上交所审核问询,披露更多合并重组关键细节。
另一个案例即是深圳国资旗下的两家券商,国信证券并购万和证券。
12月6日,国信证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方式,购买深圳资本等7家公司合计持有的万和证券96.08%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万和证券将成为国信证券控股子公司。12月20日,深圳市国资委即原则同意交易方案。
此外,虽然并非国资控股企业,平安集团旗下的两家券商颇受外界关注。平安证券和方正证券的并购近一年时间并没有新的进展消息,2022年12月,方正证券公告控股股东过户登记完成,控股股东变更为新方正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间接控制方正证券。2023年12月19日,中国平安曾回复界面新闻,公司将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出发,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和指引,稳步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与此同时,缘起于一场诉讼纠纷,华创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在进行中。2022年5月,华创证券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以17.26亿元的对价获得太平洋证券10.92%股权。太平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华创证券。直至去年9月,上述关于变更股份的行政许可申请才获证监会受理,至今未获核准。
有些券商的并购传闻也一直在市场上流传。如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因为同属于汇金系,所以市场对其有一定的合并预期。 11月中旬,针对合并传闻,两家券商均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未得到任何来自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公司股东有关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
同是上海国资旗下的东方证券和上海证券也曾传出合并传闻。东方证券董事会秘书王如富就与上海证券的合并传闻进行了回应:对于并购重组方面,公司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相关信息。
湖北国资下的两家券商也颇受市场关注。在长江证券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长江证券和天风证券同属湖北国资旗下的券商,目前有无合并计划”,长江证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纯表示,公司目前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数据来源:东方CHOICE(2023年年报),界面新闻整理
中小券商频现股权转让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种券商并购方式之外,中小券商的股权转让案例同样很多。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有多达10几个中小券商的股权进行挂牌转让,有的是从去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股权转让。有些成功,有些则较难找到买家。
11月21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两笔股权转让项目已于11月21日成交,转让比例合计为40%,交易价格即转让底价8.23亿元。
近期,中天证券的4.75亿股股份正在上海联合交易所挂牌转让,占总股本的21.35%。11月27日,相关股权转让披露期满,由于未能成交再次延长一周。事实上,该股权自去年12月6日开始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挂网披露,一直没有买家。
今年3月,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亚泰集团宣布将20.81%的股权向长发集团出售,东北证券近日回复投资者问询时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处于尽职调查及各相关方持续沟通协商过程中。
今年11月25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67.78%股权,本次交易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挂牌。预挂牌仅为信息预披露,目的在于征寻标的股权意向受让方。
另外锦龙股份持有东莞证券的股权动作仍在推进之中。其最早于2023年11月披露,交易对手方为东莞金控和东莞控股。交易完成后,东莞国资股东持股比例将提升至75.40%。
截止目前,大通证券的5.09亿股股份正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占总股本的15.42%,披露时间为2024年7月4日至2025年7月4日,转让方为大通证券第二大股东。
11月26日,瑞银证券33%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信息披露日期为11月26日至12月23日。
世纪证券0.1522%的股权于12月9日在公开拍卖平台进行二次拍卖,起拍价为625万元,不过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其目前最新消息指出本场拍卖暂缓,双方已经达成了和解协议。
还有些券商的股权经过两次拍卖仍然是无人问津。
如高力控股公司持有的800万股东海证券股份目前在阿里资产拍卖平台进行二次拍卖,此前一拍流拍,无人出价。今年11月,天津天物机电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渤海证券的1.37亿股股权也流拍。
界面新闻记者观察发现,被拍卖股权的往往是中小券商,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通常而言,中小券商股权转让比较常见,原因在于中小券商盈利能力不强,难以给股东创造较好的收益率,持有股权带来的价值并不大。未来,中小券商股权转的案例大概率还是会持续增加。
田利辉表示,券商并购潮将推动行业出清,进一步驱动行业格局优化,提升市场集中度。对于中小券商而言,面对马太效应下增长乏力的困境,主动寻求被兼并重组不失为有效的突围路径。他认为,中小券商将侧重钻研特色业务,做区域性精品服务,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监管也支持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预计未来中小券商将通过并购重组更好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2023年经营业绩排名靠后的券商数据来源:东方CHOICE(公司年报)
券业并购还将呈现什么特点?
田利辉认为,未来券商合并潮不仅规模扩大,而且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强弱并购、中小券商间重组、跨境并购等多种并购方式。政策支持下,券商合并重组将加速推进,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投行。他预计未来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将源自政策支持下的两类券商机会: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打造一流投行;中小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在田利辉看来,券商合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股东整合、业务重组的困难,包括业务取舍、风险出清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涉及海外业务及投行业务事件影响的券商,底层资产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估值在行业内偏低,合并时需要特别注意风险化解。此外,合并后的公司需要重新设计技术服务平台和风控体系,优化人才结构,以更好地服务投资者。
郑志刚坦言,希望通过合并和并购重组实现“1+1>2”的效果,产生良好效果。然而,券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差异,这些往往成为合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双方并购如何在短期内顺利磨合,渡过阵痛期,并真正实现“1+1>2”的目标,是对他们提出的考验。
郑志刚认为,券商在业务上的同质性是券商整合很重要基点,另外也注意到特别是一些中小券商的辐射范围具有地域性,由于区域分布不同造成的互补性会给券商的业务开展带来某种便利。
“在合并潮流中,如何高效整合业务高效、如何在空间布局上更加优化,都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他说道。
经过这轮洗牌,存留下来的券商必然是优中选优。“首先,它们可能会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其次,其服务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实质性提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券商行业的竞争就此结束,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新一轮竞争的开始。未来,客户在选择证券服务时会更加关注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声誉保障,这些因素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郑志刚说。
郑志刚告诉界面新闻,随着券商行业的进一步集中,具备影响力的券商之间可能更容易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甚至在理论上存在形成价格卡特尔的可能性。因此,这也对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加强对券商服务的有效监管。
合并之后,我国券业整体的格局在具体的排名上会有一些变化。王剑辉认为,未来的竞争模式本质上跟现在没有太大差异,较低层次的重复性竞争可能会减少,但是竞争的烈度可能会有所增加,因为合并以后的券商机构体量都变大,实力会增强。
王剑辉认为,券商真正的做大做强,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下,单纯做大规模还不一定产生一1+1>2的效果,关键是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才是能够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根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