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金所发布《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并开始初步受理证券公司自营、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证券投资基金等四类业务的股指期货交易编码申请。
而就在此前的一两天内,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先后公告,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其参与股指期货。
至此,股指期货的主力军——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交易活跃超预期
自4月16日上市以来,股指期货交易已有三个星期,继5月6日下跌逾3%后,7日股指期货再次跟随现货市场下跌。
“运行基本稳定,处在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尤其在目前参与者以散户为主的情况下,股指期货能够和大盘同涨同跌,基本发挥了自身的功能。”中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表现。
股指期货交易的活跃度超出了预期,王红英认为,稍微的过度交易有可能是机构雇佣了一些炒手,价值导向上不宜引导过度交易,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为市场提供了相对较充裕的流动性。
“股指期货交易较为活跃,是因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参与股指期货的还是以短线投机客为主,加上保证金杠杆效应和T+0交易机制,市场流动性就会大幅提升。”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俞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机构是稳定大盘的“定海神针”,通常机构的流动性要远远小于一般散户投资者。
股指期货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而这一标的集中了沪深两市绝大多数大盘蓝筹,其市值占到了两市总市值的70%,推出时预计将带来蓝筹股时代的到来,但至今尚并未如愿。
“主要是以希腊为代表的欧美经济不好及国内房地产策调控等,和股指期货没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利空,从融资融券角度来讲,蓝筹越来越具有低估值的优势,正是因为目前环境不好,反过来蓝筹以后会更有优势。”王红英分析称。
机构投资者为何参与程度低
“如果说上市初期的股指期货市场存在什么不足,那就是目前机构参与程度还相对较低。”冠通期货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分析员王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但从国外及港台市场情况来看,股指期货上市初期个人投资者都是市场交易的主流参与者,随着市场规则的完善、交易制度的成熟及交易手段的创新,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金融机构的比例会明显提高。
我国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机构投资者比例之所以较低,王宫认为主要还是因为监管层的谨慎态度。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券商和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出台相对较晚是直接原因。“监管层希望金融机构能够理性地利用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防止过度投机炒作,同时这也是在初期对个人投资者的一种保护。”
此外,公募基金和券商处在思想的转变过程中也是一个原因。王红英分析称,从以前单纯的价值投资理念进入双向交易,从估值交易进入对冲灵活博弈是投资策略的重大转变,这个过程,要有技术准备、人才准备,特别是心理的适应。
“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机构投资者相对观望的态度,我认为也是理性的,因为还不熟悉、不了解,有了参与指引,有所了解后,机构投资者逐步参与也是理性的。”俞越称,“机构投资者参与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同样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逐步参与,投资者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机构投资者参与起步
继广发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参与股指期货的议案后,5月6日,中信证券也称,董事会通过公司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业务的预案,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向监管部门递交申请,办理相关手续。
至此,机构投资者迈出了正式参与股指期货的步伐。
4月23日,即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一星期后,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据此基金和证券公司这两类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以套期保值为主。
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基金都可以参与。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保本基金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不能参与。
证券公司也一样,证券自营业务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可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除证监会另有规定外,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不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从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公司董事会通过的议案可以看到,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积极性高涨,但证券自营业务想参与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还要向交易所申请交易编码,资产管理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也要经历一些程序,如原有的一些资产管理项目要参与则需要对原有合同进行补充,并征得持有人同意;新发行的产品也要经过发行过程。”王宫称,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日期已经不远了,毕竟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都为参与股指期货进行了长期准备,同时也与期货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协调。
王红英也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原则性问题已经解决,只剩下技术细节,如席位方面的问题和如何不暴露投资策略等技术问题,至于具体何时参与则可能取决于其对市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