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03 22:05:2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苏
转发
发表于 2024-12-03 15:19:30
来源:时代财经

  12月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换句话说,中国人民银行将把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月份数据起,开始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那么,在现行M1的基础上,为何要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出于何种考量?对于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为何调整?

  其实,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并非一成不变,主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经济的匹配度动态调整。

  据统计,自1994年正式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过去30年,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先后经历过四次比较大的修订。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次调整主要集中在M2(广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单位存款、个人存款以及其他可转换为现金的存款),M1的统计口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比如,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M2、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M2等。

  为何30年来个人活期存款一直没有被纳入M1口径?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

  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所解释。报告称,网络支付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也可同步研究纳入M1统计。

  “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解释称,比如,余额宝、微信的零钱通、招行的朝朝宝等都满足随时支付和赎回的条件,大部分现金类理财产品即使不能满足T+0赎回条件,但也基本满足T+1赎回条件,因此从随时可以转换为购买力这一内涵出发,这些资金也基本符合M1定义。

  M1增速或将平稳

  纳入两个新项目后M1规模将变得更高,且M1增速波动会变得更加稳定。

  数据显示,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单位活期存款占比达八成。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分别为39.36万亿元、2.37万亿元,修订后M1规模达105万亿元,单位活期存款占比仍然最大,但占比降至50%。

  与此同时,纳入后新口径M1增速更稳定,波动率将有所下降。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按照调整后的口径计算,修订前后M1增速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修订后的M1增速更高,10月修订后的M1增速为-2.3%,较修订前增速收窄3.8个百分点。

  那么,增速缩窄,又意味着什么?从业人士普遍认为,M2与M1“剪刀差”或将有所缓和。

  财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陈兴表示,M1统计口径扩大后,M1同比增速以及和M2增速剪刀差走势变化不大,但M1与M2的剪刀差有所收敛,对于经济增长的领先性依然存在,且宽口径M1更能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的活跃度。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M1口径修订后,M1增速依然与房地产销售高度相关,那么M1-M2剪刀差与地产周期、企业盈利周期的关系就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依然可以供股市投资者参考。

  由于口径调整、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的低基数,再叠加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可能回升,新口径M1增速仍将回升,甚至可能恢复至0以上。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可能回升主要受地方债置换、房地产成交上升影响。

  具体而言,一是在降息、降低首付比、一线城市放松限购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活跃,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存款的链条有望恢复。二是财政部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