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狭小或复杂的地形时,能变身旋翼机,垂直起降,在需要高速巡航和长距离飞行时,又能变为固定翼飞机。这样的“变形”飞机,你见过吗?近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无人机技术实验室团队研制的卓越3号(ZY-3)倾转涵道飞行器原理样机在明月湖成功首飞。
据了解,去年10月,工程师学院与重庆朗萨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低空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倾转涵道通用航空飞行器是双方合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双方将研制适用于城市旅游、低空观光等应用场景的倾转涵道载人飞行器。自合作以来,无人机技术实验室快速开展原理样机研制工作,经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产品定义、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分析、电气设计、模拟仿真、样机加工、装配调试等诸多研制流程,在三个月内实现了两架原理样机的技术迭代。
团队负责人介绍,在总体设计阶段,无人机技术实验室针对6种旋翼构型展开分析,对结构重量、巡航速度、续航时间等多项参数进行设计,以此奠定飞行器基本性能。
该负责人称,此次,卓越3号(ZY-3)首飞过程顺利,在垂直起降、倾转前飞阶段均运行稳定,展现出优异的飞行性能,达到预期目标。它的成功试飞标志着项目组在倾转涵道飞行器总体、气动、飞控与结构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据介绍,旋翼机以其能够垂直起飞和降落的能力而著称,这一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狭小或复杂的地形中轻松起降,如山地、城市中心等。然而,这种垂直起降的能力也带来了巡航速度和航程上的限制。相比之下,固定翼飞机虽然需要较长的跑道才能起降,但一旦升空,其高速巡航和长距离飞行的能力便显现无遗。
而倾转旋翼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倾转涵道飞行器在起飞和降落时采用旋翼模式,实现垂直起降;而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又能将旋翼倾转为固定翼模式,以更高的速度和更远的航程进行巡航飞行。这种双重模式的结合,既保留了旋翼机的灵活性,又赋予了飞行器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和航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