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呼吸领域及危重症医学领域顶刊《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38.7)在线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牵头的中国最大前瞻性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患者队列——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的论著文章。该文章首次发布了中国支扩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图谱,提示支扩患者管理急需规范和改进,同时分析了经济因素对于患者特征的影响——低收入地区支扩患者的疾病负担更高,并与国外支扩队列患者特征作对比,揭示了中国患者的特殊性。
我国长期缺乏支扩患者大样本调查
支扩是一种常见的高异质性呼吸慢病,其病程长、症状显著且易反复急性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但目前发表的数据主要来自高收入国家,中国支扩患者的特征不明。
为此,2020年1月,BE-China由瞿介明教授和徐金富教授牵头,联合全国众多专家正式成立,旨在揭示中国支扩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异质性,提升支扩规范诊治能力,并为多中心RCT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平台。目前,BE-China在全国已有超100家医院作为分中心参与,平台纳入支扩患者超15000例,基于此,该研究对中国支扩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数据进行了完整报道。
研究纳入并系统性分析了中国成年支扩患者的基线(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合并症、病因学、病原学检测结果等)数据,基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高于5553美元这一国际公认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中低收入地区vs中高收入地区),对经济因素分层进行分析。此外,研究也将中国数据与欧洲支扩联盟(EMBARC)及其他国家的支扩队列特征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中国患者特征性特质。
研究共纳入了来自全国97家中心的10324名支扩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63.1岁,女性占多数(58.2%),83.1%的患者为非吸烟者。大多数患者有慢性咳痰症状,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入组时有咯血病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比例较高。FEV%平均值为70.8%,主要肺功能类型为气流受限(42.8%),其次是正常肺功能(36.3%),23.0%表现为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患者生活质量评分(BHQ)中位数为58.7,呼吸症状评分(QoL-B-RSS)中位数为63.0。支扩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后(43.2%),其次是特发性(29.6%)和结核后(12.2%),其他病因包括COPD(4.9%)、哮喘(1.5%)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1.3%)。
不同收入地区患者疾病负担存在差异
徐金富介绍,中国支扩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囊性支扩为主(37.4%)。大多数患者(70%)在研究前一年至少经历了一次急性加重,40.3%的患者住院一次、11.5%住院两次、5.4%住院三次或更多。根据支扩疾病严重度评分(BSI)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17.3%的患者为轻度支扩、28.0%为中度、54.7%为重度。
不同收入地区的疾病负担存在差异。中低收入地区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更为严重,囊性支扩在中低收入地区的占比高于中高收入地区。中低收入地区在入组前一年经历三次或以上急性加重的患者比例更高。中低收入地区有60.6%的患者在入组前至少住院过一次,而中高收入地区为55.8%。中低收入地区51.5%的患者具有BSI评分为重度支扩,而中高收入地区为56.0%。
在接受相应微生物培养的患者中,中国支扩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铜绿假单胞菌(20.8%),其次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TM)(5.6%)及曲霉菌(4.4%)。其他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在中国患者中并不常见。
大多数患者未定期使用呼吸系统药物。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粘液溶解剂,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吸入性抗生素并不常见。气道清除治疗在中国的实施率较低,仅12.2%使用过至少一种气道清除方法。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例如拍背和规律运动。
与欧洲EMBARC队列相比,中国支扩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总体上更高,影像学改变更为严重、住院率更高,BSI评分为重度支扩的患者比例也更高。预防性抗生素、粘液溶解剂或气道清除治疗的使用在EMBARC队列中均比BE-China队列更为常见。与印度队列相比,中国支扩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吸烟患者占比更低,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和哮喘等疾病的比例更低,囊性支扩比例更低,但入组前一年至少住院一次的患者比例以及BSI评分为重度支扩的患者比例更高。
“基于本研究的丰富数据,我们发现,感染后和结核是中国支扩患者主要病因,慢阻肺和哮喘为常见合并症;患者急性加重比例与住院率不匹配,需基于区域特点开发适用的疾病评估工具;未来需提升诊断技术和医生认知,增加微生物学数据检测的全面性以准确反映准确的病原体分布,也需要更多的RCT研究指导临床应用。”瞿介明说,作为中国首个支扩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希望为政府、学界和企业了解中国支扩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政策和确定研发方向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徐金富教授、瞿介明教授和英国邓迪大学James Chalmers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徐金富教授、郑慧珍博士、陆海雯、王凌伟、吴斌、吕晓东、罗红、冯健、李园园、刘琳、贾金广、莫伟强、顾红艳、姜静波、王导新和王斌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和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大创新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和上海申康发展中心项目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