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场低位震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长期看,慢牛行情依然可期,但短期市场波动加大。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宏观高级分析师王培丞认为,近期股指回调是对前期乐观预期的纠偏。“从去年11月开始,A股市场表现与国内利率、大宗商品市场,乃至港股出现背离,特点为市场情绪很乐观,题材轮动频繁,小微盘股持续创新高,但蓝筹、顺周期板块表现一般。该交易逻辑的本质是流动性驱动市场估值至偏高位置。”他说,近期随着国内融资余额下降、ETF发行速度放缓、美元指数走强,内外资有“退坡”态势,市场开始计价潜在的关税威胁、国内政策应对难度加大、上市公司特别是小微盘财务业绩的稳定性。资金面与市场情绪变化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物产中大期货宏观高级分析师周之云认为,1月份是政策空窗期,利好驱动有限。当前市场关注点在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汇率变化。而且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将为后续酝酿的“春季攻势”提供市场预期。
从历史上看,1月份A股市场波动均明显放大,部分年份有明显的风格切换。光大期货金融工程分析师王东瀛认为,主要原因是1月为业绩和政策空窗期,短期不确定性增加。2025年主要指数均经历了一轮回调,小盘指数尤其明显,流动性收紧是近期股指偏弱震荡的主要原因,预计1—2月股指仍以震荡为主。
周之云认为,春节假期前股市最大的风险来自杠杆资金高企。2024年9月24日至今,全市场最高约5300亿元融资资金买入,融资余额仅次于2015年的1.88万亿元。融资盘使中小盘指数创新高,但随着市场的回调,此前入市的融资盘也面临平仓风险,为指数带来压力。此外,特朗普即将正式就职,A股面临的外部扰动加大。
王培丞认为,海外方面,若美元指数持续处于高位,会压制人民币汇率,进而带动外资流出。国内方面,需要关注A股年报季的到来,高估值个股存在业绩纠偏风险。
“1月下旬,特朗普奉行的逆全球化政策可能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冲击。”王东瀛说,美国通胀可能加剧,促使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汇率仍承压,A股资产可能持续震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宣布暂停买入国债,周之云表示,理论上看,央行买入国债可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利于市场整体发展,但在“适度宽松”背景下,暂停买入国债貌似与市场基调相悖,实则不然,这可以为过热的债市降温,尤其是央行5个月合计买入1万亿元国债,自然而然地推高了债券的价格。另外,随着央行的公告出台,流入债市的资金减少,机构和投资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原本囤积在债市的资金有望流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股市也是资金流入的重要渠道。“但此前这部分资金大量流入债市说明其风险偏好较低,即使流入股市,大概率倾向于配置具有稳健性的品种。”他说,后续看,债市降温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在美国资产大涨的前提下,维护本国的汇率稳定也可以为股市的长期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王东瀛认为,长期看,央行购买国债可以与财政政策配合,更加直接有效地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用于解决地方化债等核心问题。但短期看,债券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回落,央行买入短期国债主要是为了维持国债期限利差,保护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息差空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期离岸人民币汇率到了重要关口,央行在宣布离岸发行600亿元央行票据的同时宣布阶段性暂停购买国债,稳汇率的优先级明显提高。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回升,央行可能重新开始购买国债。对股市而言,目前银行间流动性和资本市场流动性均较为充裕,央行暂停购买国债不会对股市产生明显影响。
王培丞也认为,央行暂停买入国债为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虽然资金面对股市上涨有推动作用,但低风险偏好资金与高风险偏好资金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