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如何在生育、养育、教育各环节中,切实降低家庭成本和妇女负担,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其中,“提倡男性参与家务、共担育儿责任和多元家庭模式”成为建议举措之一。
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呈现出结构简化、规模缩小的趋势,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功能并未削弱,反而在情感慰藉、精神支持、家庭教育等新的层面得到了强化。如果说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无法选择,那么成年人如何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却与个体的角色扮演息息相关。
一个社会有分工,一个家庭同样有分工。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的当下,有些家庭的分工模式依然“涛声依旧”——丈夫在家务上投入很少,妻子不堪重负,甚至有些男性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干家务不仅很累很辛苦,劳动价值也很容易被忽略和漠视;“提倡男性参与家务”不仅看到了妻子的付出和牺牲,也呼吁男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夫妻在本质上是一个情感共同体,在情感的驱动下,愿意为对方、为家庭付出和改变多少,离不开爱和担当。许多妻子在意的不是丈夫到底做多少家务,而是丈夫对家庭责任有没有担当、对妻子孩子有没有做到关心和体贴。如果做到了,家务少干一点也没有关系;更何况,家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如果丈夫有特殊情况不能分担家务,也是可以谅解的。
“提倡男性参与家务”既是性别平等的产物,也有助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对于男性而言,要懂得承担对妻子、对家庭的责任,加速成长变成更强大的自己;对于女性来说,要处理好职场与家庭的关系,实现各种社会角色的平衡。说到底,美好婚姻需要夫妻双方的相向而行、双向奔赴,如果只是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付出,都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与终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男性不愿意在家务上承担责任,根源于一种价值认同的缺失。在这些人看来,男性做家务、带孩子很丢人,觉得这样会让自己在熟人面前抬不起头。这显然是一种性别社会化的迷失与错乱,是一种陈旧、滞后的“文化枷锁”。男性更多参与家务不仅不丢人,反而应该给予更多的肯定与赞赏。
那种男强女弱的传统婚恋观,与“男主外女主内”的资源配置方式密不可分。现如今,女性在职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家庭经济功能、养育孩子职责,许多男性主动分担家务劳动甚至成为家务劳动的主力,“提倡男性参与家务”是大势所趋。
伴随着社会变迁,性别社会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女性中也有不少阳刚、坚韧等被过去的文化传统定义为更偏向男性气质的部分,部分男性也拥有共情、包容、照顾等这一类被过去的文化传统定义为更偏向女性气质的部分。夫妻既是情感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只有夫妻双方都懂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会出现“美美与共”的局面。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