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陈燕青实习生朴净谊)央行1月13日早间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1月13日实施。受此消息刺激,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反弹,截至记者发稿时止,离岸人民币上涨0.11%,报7.3553。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始于2016年,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企业可根据自身净资产情况借用境外资金,外币资金也可以兑换为人民币使用,为中资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新渠道。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融资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大小。根据相关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上一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在2023年7月,当年6月末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跌破7.28,创阶段性低点。
对此,东部一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利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也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行释放了稳汇率的信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能够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进而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
近期,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美元指数持续走高,目前已逼近110关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有所回落,在岸人民币此前已跌破7.33。
王青认为,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比较稳定的背景下,美元指数持续波动上行,给人民币带来一定被动贬值动能。总体上看,在近期国内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的背景下,美元指数波动成为牵动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提升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可通过相应放宽境外融资额度上限来便利和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跨境融资。
“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和最近加大央票离岸发行规模,都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防范化解汇率超调风险的组合拳。”庞溟认为,目前,稳汇率政策工具箱的弹药充实、储备丰富,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美元存款利率等方式,确保市场预期保持稳定、交易行为保持理性、外汇市场运行保持韧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相较于第三季度例会,此次会议表述中删除了此前“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并提出“三个坚决”,强调“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传达出更为明确的稳汇率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