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时表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努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金融强国、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重点进行讨论。与会人士表示,繁荣开放的资本市场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下一步,要重点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大力发展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培育良好的投融资文化,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其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成为重中之重。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与会人士认为,建设稳定、高效、繁荣、开放的资本市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抓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金融强国有两个标志,一是国际化的本币,二是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资本市场开放面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挑战、金融监管复杂性及市场透明度、法治建设和资产成长性等挑战,需要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吴晓求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完善与透明度提升,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构建多层次、灵活的市场体系,提升市场吸引力和抗冲击能力。
国融证券董事长张智河表示,当前金融业已不再是简单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传统金融,正在呈现新的业态模式,蜕变为现代金融,并不断显现出对科技产业越来越大的推动助力作用。特别是,资本市场联结投融资,对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建设稳定、高效、繁荣的资本市场,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一项枢纽工程。”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我国已建立比较规范的资本市场,证券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多处提及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202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金融学院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对资本市场改革进行系统布局,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成为重中之重。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认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四方面重点:一是强化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要夯实高质量上市公司这个基石,在融资结构、公司治理、专业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协同发力,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落实市值管理责任。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探索杠杆资金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加强市场综合研判和应对,充分发挥各类金融主体的稳市功能。
二是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要继续提高IPO的定价水平,引导长期投资,减少非理性交易,真正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持续优化股市和金融期货的交易制度,改善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
三是大力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发展。加快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的支持政策,协同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的长周期考核,努力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四是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诚信义务和受托责任,将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更加有力支持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围绕三大主线:一是并购重组市场改革。预计未来将会出台一系列极具实操性的指引细则,为并购重组的顺畅推进保驾护航。二是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政策引导力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法规,对私募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确保“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畅通无阻;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为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拓宽退出通道;出台政策吸引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入市,同时强化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与专业能力建设,精准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中小企业;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全方位为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深入推进基金行业改革。2025年,在监管继续深入引导公募基金提升能力的同时,基金行业改革需要持续深化,基金费率或将下降,ETF等指数投资产品将增加。
从券商角度来看,张智河表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桥梁,证券行业在现代金融的实践中,凸显出较强的功能优势。证券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资产定价方面的优势,多品种金融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以及广泛的上下游客户群体,有效推进存量资产证券化,扩大资产流动性,提高存量资产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