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降息交易贯穿全年的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机构参与度持续上升,市场交易愈发聚焦经济运行的风险点,摩擦成本有效降低,有效成交基础更加稳固。
2024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77.29亿手,较2023年的85.01亿手下降了9.08%。与成交量的下降形成对比的是,2024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约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3%;期货市场持仓量也同步增加,从2023年年底的3928.17万手小幅增加到2024年年底的3978.73万手。成交额的持续增长表明市场整体规模仍在扩大,反映出期货市场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不断加强。
2024年9月下旬以来,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提振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政策,期货市场更加贴近宏观经济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关系紧密的股指、国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成交显著提升。同时,随着机构资产配置及企业风险对冲交易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市场高频交易在新规的约束下受到限制,市场的有效成交得以进一步巩固。
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步伐稳步提升。2022年,16个新品种上市,包括2个期货新品种和14个期权新品种。2023年,上市新品种多达21个,包括7个期货品种和14个期权品种。2024年,15个新品种上市,包括3个期货品种和12个期权品种。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上市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46个,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市场的投资选择,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投资者结构的优化已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显著特征。境内专业投资机构如公募、私募、保险等参与度逐渐提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境外机构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有利于我国期货市场加快全球化步伐。这些变化不仅促进了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还为期货市场引入了更多专业视角和先进的风险管理策略。
期货公司业务转型成为近年来的一大趋势。期货公司加大了对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的拓展,如做市业务、衍生品业务等,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期货公司积极探索综合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如通过并购重组、拓展业务范围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此外,期货公司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借助电子化交易平台和智能化服务技术,显著提升了交易效率并优化了服务质量。
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保险+期货”等模式,期货市场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期货市场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更为全面且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助力企业有效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确保生产经营稳定。
市场监管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监管机构的作用愈发重要。近年来,期货市场监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有力遏制了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展望未来,期货市场应继续深化产品创新,完善市场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此外,期货市场应进一步发挥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我国期货市场在持仓量、成交额、新品种上市、投资者结构优化、期货公司业务转型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期货市场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自律与监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实现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作者系上海东亚期货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