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更多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支持平台性技术方向,支持具备颠覆产业潜力的技术创新
□以人为核心,支持具备创新潜质的科学家和拥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和前沿科学转化能力的投资人,支持更多年轻人成长,包括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等
□进行主题式孵化,坚定支持科学家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型研发机构一起探索机构化创业新模式
◎记者宋薇萍
进入2025年,上海以未来产业基金为抓手,加大了对未来产业的新一轮布局。
在1月8日举行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策略发布会上,规模达100亿元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品牌发布。该只基金已完成备案,拟积极探索、共同实践,共同打造前沿领域投资孵化新范式,推动早期项目孵化、未来产业培育和科学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为推动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有一系列投资项目落地。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AI for Science、量子科技等都将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瞄准的方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经理魏凡杰表示。
定位耐心资本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是由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功能性政府投资母基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以及前沿平台性技术方向的孵化和早期投资,与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形成功能链接,构成“3+1”的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群,形成上海市从早期科技成果孵化到产业整合的完整科技投资体系。
2024年9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15年,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风险宽容上,坚持市场化运作,宽容失败、尽职免责;投资模式上,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方式。其中,直接投资主要投资未来产业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对子基金设有回购让利机制。
“赋能上海和中国的颠覆式创新转化,这是我们的使命。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关注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未来希望和子基金投资人一起探索新的更多方向。”魏凡杰表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希望联合社会资本,给予资金充分的自由度,助力科技成果实现从0到1的转化。
魏凡杰介绍了未来产业基金的理念和投资策略。他表示,基于对颠覆式创新发展的理解,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提出三个定位:第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是耐心资本,目标是推动从0到1的科技成果转化;第二,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要构建全球化人才社区,通过母基金纽带,把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项目经理人和投资人的顶尖智力和能力在同一个平台上打通;第三,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以母资金为基础,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的联合,联合风险投资机构一起推动颠覆式创新的概念验证,希望能摸索出更多适合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模式。
魏凡杰表示,在上述理念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投资策略有三个角度:第一,支持更多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支持平台性技术方向,支持具备颠覆产业潜力的技术创新;第二,以人为核心,支持具备创新潜质的科学家和拥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和前沿科学转化能力的投资人,支持更多年轻人成长,包括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等;第三,进行主题式孵化,坚定支持科学家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型研发机构一起探索机构化创业新模式。
在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管理上,上海国投公司将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重点聚焦未来产业领域早期投资,协同各类资源,打造开放的投资验证孵化一体化平台。
探索创新运行模式
充当耐心资本的角色,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运作模式上也不断探索创新。魏凡杰表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通过组建战略科学家委员会,集聚了一批科技项目经理人,深度联动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在前沿领域进行一站式孵化投资:一是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二是组建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三是建立概念验证经费联动投入机制。其中,科技项目经理人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实现功能目标的重要抓手。
根据ARK研究,颠覆性技术之间的融合将定义未来十年。技术融合创造的宏观经济转变,影响力远超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人工智能将是最核心的技术催化剂。深势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张林峰表示,期待在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助力下,以AI for Science为突破口,从原子开始,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硬科技发展需要长周期的耐心资本,需要投早、投小、投长。建议理顺资金的专业化、低成本渠道。“不要让科学家在创业过程中花大量时间融资,而是让他们更专注于创新。”米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