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8日电(薛海玉康耕甫) 2024年是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执行的第一年。新华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共有54家上市公司在三季报中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情况,相较今年一季度及上半年,入表公司数量及金额均出现增长态势。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末,非上市公司中已有252家企业完成了数据资产入表。
不过,尽管数据资产入表为企业提供了挖掘数据价值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但目前仍然面临数据管理制度、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流通以及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企业数量小幅增长
上市公司方面,新华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有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入表情况,中报增加至43家,今年三季度继续增加至54家。三季报入表总金额10.94亿元,较一季度和半年报分别增加14.44亿元和1.43亿元。从变动趋势来看,三季报首次披露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有20家,取消入表的有7家。
2024年一季报至半年报再到三季报,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披露公司数量,还是入表总金额,都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市场仍未出现年初期待的爆火局面,显示出上市公司对于数据资产入表整体仍持审慎态度。
非上市公司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非上市公司中已至少有252家企业完成了数据资产入表,其中地方城投平台和地方国有企业168家,民营企业84家。相较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态度更为积极。一方面因为非上市企业面临的审计监管环境较为宽松;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城投及国企为拓宽融资渠道,更有意愿探索新的资产扩张模式。
整体来看,数据资产入表元年,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并未出现年初机构预料的爆火场面,市场期待的数据资产入表大潮并未如期而至。
确权仍是最大困难
微观层面,当前尚有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缺乏信息技术、数据安全和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商业机密和隐私保护措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其入表本身存在客观困难。服务商生态方面,政策发布后较短时间内,大量科技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涌入数据资产服务市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数据资产第三方服务市场价格战迅速打响,许多服务商自身能力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宏观层面,不少业内人士反应,数据权属问题仍是企业数据资产入表面临的最大困难。尽管当前不少机构开启了数据资产登记确权的积极尝试,但依然存在登记主体“多头”、登记范围和形式各异、登记效力不同等问题。鉴于数据市场服务机构仍处于业务建设的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对如何选择权威专业的登记机构和登记方式表示困惑和迷茫。
数据交易流通方面,由于数据确权存在难题,国内当前数据交易市场也不够活跃。当数据资产不能像其他资产一样,存在灵活的交易流通市场时,数据资产价值变现的能力将大幅降低,这也是导致数据资产入表市场整体冷却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资产政策执行层面,第三方服务机构反应在数据资产的获取、应用和流通过程中,不同企业拥有多种形式的数据,如何界定这些数据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定义、是否能够计入资产,以及如何区分数据资产与其他资产,目前尚无明确指导。在成本归集层面,数据资产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缺乏成熟和系统的方法来计量和确定,导致数据成本难以归集,收入与成本难以匹配。
市场生态有待完善
今年是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新生事物发展过程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曲折进程。应超越单纯的数据资产入表思维,构建体系化的数据资产管理,理性看待当前市场。
企业层面,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数据清洗、整合与存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时效性。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结合行业特点与业务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准确衡量数据资产价值。此外还可尝试与数据交易平台建立合作,探索多元化的交易模式、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模式,提高数据资产的流动性与市场价值。
服务生态方面,2024年,关于数据资产入表的配套政策不多,但预计未来围绕数据资产税收标准、规范监督机制等相关政策将会陆续落地。服务商应审慎定位核心服务,考虑加大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投入,以把握数据资产价值体系的关键点。
数据资产入表的第一年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未来数据资产的深度开发与价值挖掘奠定了基础。通过企业、政府、服务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2025年有望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进展,推动数据资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