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6 21:57:00 股吧网页版
学习笔记丨提振消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发改委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对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发力方向进行着重说明。应当看到,我国对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在宏观经济运行面临一定挑战之时,更需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经过几个阶段的认识和实践积累,2025年,高质量发展将持续为经济回稳向好注入更多更强的内生动力。

  2017年,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首次提出,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更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经济的周期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调整和换挡,经济增长速率势必开始从高速平台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平台下移,此时需要改变“唯增长论”的旧思维,向提升经济运行的内在质量入手。在高质量发展概念的引领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一大批落后产能得以按照市场化、法制化轨道进行出清,为未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更新迭代释放出了足量空间。

  但在全球疫情暴发之后,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开始由供给端转移至需求侧,并同时叠加总量和结构的双重问题。此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再一次得到扩充。高质量发展必须是“量质结合”的发展,必须要统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与此相对应的宏观政策组合变化为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结合。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客观需要,更是稳就业、强信心、促改革的关键所在,失去了总量增长的支撑,发展质量便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发展质量是发展速度得以保持的不竭动力。特别在传统增长动能弱化之后,更需要新动能及时填补缺口,做好平稳切换。

  新质生产力继续丰富和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决总量性问题和短期性问题,需要扩大内需,其主要着力点在提振消费;解决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需要进行动能切换,其主要着力点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本次发布会,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新质生产力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四个加快”: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未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着力点,也将围绕这四个支撑点快速眼神铺展开来。

  针对202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总体框架是以提振消费和动能切换为主进行延伸。在消费方面,主要政策仍是“两新”,通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扩大设备更新支持范围,特别是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将因此受益。但提振消费的根本一招仍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关键在于全力稳定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更多涉及两者的政策和规划需要加速研究推出。

  动能切换方面,新质生产力将承担主要角色,重点方向在于新能源产业延链扩链以及人工智能推动新旧产业融合革新产业发展形态。在投资方面,2025年投资还将承担更加重要的“稳定器”作用,主要发力点在于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特别地,本次国家发改委重提PPP,意在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意愿。重大项目和新基建将继续承担经济“压舱石”的重任,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最后,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主要是软硬两个方面,硬的一面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自由流动;软的一面是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改善市场主体预期,强化企业投资生产信心。综合来看,2025年宏观政策的取向、框架、发力方向都已明确,需求和供给更相适配的国内大循环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最厚实底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