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6 15:52:10 股吧网页版
财信证券袁闯:综合施策,大力提振消费需求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

  新华财经北京1月6日电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疲软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1-11 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5%,11月当月增速降至3.0%,低于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同时将提振消费列为扩大内需的首要工作。

  国内需求中,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而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因此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以提振消费需求为重点,通过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投资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中长期来看,消费的增长建立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之上;而从短期来看,消费者也会因为产品价格下降、消费便利程度提升、消费场景等因素而扩大消费需求。因此,提振消费需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一方面要实施引导性、刺激性的消费政策,提振居民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中长期收入的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短期的消费引导政策、消费补贴能够有效提升消费意愿。以2024年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为例,根据iFind数据,2024年1-8月我国家电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为2.5%;8月,商务部等4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可自主确定补贴“8+N”类家电品种,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正式推动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各地的实施。9月各地开始全面参与执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家电零售额开始明显提速,9月、10月和11月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20.5%、39.2%和22.2%,1-11月家电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9.6%,带动了耐用消费品整体增长。2025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消费品购新补贴范围扩容,将有力提振这些产品的消费需求。但是,消费补贴产生的提振效果主要集中在短期,长期来看还需要依靠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基础。

  中期来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能够有效增强消费信心。过去二十年内,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从2021年以来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整,给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目前,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量开始回升,价格回升仍然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一方面刚性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能够带来房地产上、下游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对财产性收入的预期,提升消费信心。同时,稳住股市,促进股票市场健康运行,也能够有效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提升居民消费信心。2024年9月24日以来,A股市场活跃程度明显提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变,投资者信心有效提升;2025年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带动下,A股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更加扎实,这也将为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提供支撑。

  长期来看,需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我国需要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推动经济增长由出口与投资推动模式向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转变,这需要持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首先,需要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就业水平,以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其次,需要改革收入分配机制,逐步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最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整体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等水平较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要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这对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笔者认为,2025年检验经济回升向好成色的一个重要指标,要看物价水平回升的情况。因为物价水平是供给与需求均衡的结果,在当前的情况下,物价水平回升说明需求得到有效提振。预计2024年我国CPI约为0.3%,2025年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系列政策落地的情况下,如果CPI能够有效回升,则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地回升向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