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A股已进入2025年交易时段,开年以来市场陷入调整。在经历了大幅波动的2024年后,2025年A股又将如何运行?市场的风格是偏向价值还是成长?哪些行业或板块有望领涨市场?对此,银华数字经济基金经理王晓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基本面有望改善和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对今年A股市场偏乐观,总体来看,成长股有望领涨。从产业周期的角度看, AI终端、AI应用将是未来诞生牛股的大方向。
基本面和流动性向好
王晓川,2016年7月加入银华基金,历任交通运输、煤炭、传媒行业研究员,现任银华数字经济股票型发起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去年,王晓川掌舵的银华数字经济净值增长高达50%,位居同类基金净值增长率榜首。
回顾刚过去的2024年,王晓川坦言,去年是A股市场信心修复的一年,2024年前9个月,市场对于经济担忧的情绪导致资金集中转向防御性资产,以银行、煤炭为代表的红利板块领涨市场,虽然指数层面表现较为稳定,但市场的赚钱效应整体较差。“9月之后,经济的刺激性政策逐步出台,市场对于经济的悲观情绪发生了扭转,回顾四季度,虽然指数层面只是小幅上涨,但市场总的赚钱效应大幅提升。”他表示。
元旦过后,A股市场整体走弱。展望2025年,王晓川对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首先,A股处于历史估值水位的中低区域,在全球市场估值也处于低位,A股市场在目前位置是有较强的安全边际。其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迎来上行周期。去年9月后,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政策从出台到体现在经济数据层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后续各行业的复苏只是时间问题,盈利能力上行是推动市场上行的重要因素。最后,市场流动性充沛。目前财政和货币政策都较为宽松,给市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当然,市场也存在风险因素,”王晓川认为,“一方面是要关注国内经济复苏的节奏,另一方面是外部风险,如中美贸易摩擦等对部分外贸、科技行业的盈利以及市场的信心可能会产生冲击。”
仍看好成长风格
回首2024年A股全年风格,以9月24日为分界点,在其之前,风险偏好收缩,价值风格占优,在其之后,经济预期改善、风险偏好抬升,成长风格占优。
尽管近期成长股调整幅度较大,价值股表现相对较佳,但去年9月下旬以来的这轮反弹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仍明显跑赢沪深300等蓝筹股。展望今年,成长股的风格是否将延续?抑或是价值股重新领涨市场?
对此,王晓川认为,本轮反弹成长股风格有望在今年延续。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价值板块在过去两年市场低迷的时期整体相对占优,“以去年9月下旬为节点,我们认为市场或进入上行周期,成长板块在业绩以及估值的弹性是大于价值板块的,所以我们更看好成长。”他表示。
从历史上看,成长股估值波动巨大,如电子、通信等板块PE曾在20倍到60倍波动,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成长股的投资?
“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最重要的是紧抓产业趋势,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成长股的估值实际上是行业景气度的反应,”王晓川表示,在产业趋势中,大部分受益于产业发展的行业或者公司可能都会在业绩和估值层面得到正向反馈。因此,整体来看,成长股的投资要顺应产业趋势。
在王晓川看来,未来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将有可能显著跑赢市场,相对更看好新质生产力方向。“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科技方向重点布局领域。在国家政策重点支持下,长期看好半导体国产替代、信息技术国产化、国防科技等领域。”
人工智能或跑出牛股
回顾去年全年,银行等高股息板块、通信等科技板块轮番表现。去年四季度,AI板块走势强劲,算力、AI应用板块走势强劲。进入2025年,哪些行业或板块有望领跑市场?
“我们看好人工智能板块今年的表现,”王晓川坦言,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全球各国纷纷投入巨资,推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目前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最大的浪潮,每一轮大的产业浪潮都会诞生一批牛股。过去两年,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基建投资,涨幅较大主要是算力产业链。“从产业周期的角度看,个人认为AI终端、AI应用、AI+未来或是诞生牛股的方向。”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及新能源车产业链过去两年一度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等困境,板块也一度大跌,去年四季度板块有所反弹,目前行业是否已出清?
在王晓川看来,新能源从产业链的基本面角度来说,目前处于底部运行的状态,其中锂电产业链仍然在消化过去快速扩张的产能,部分环节的价格触底之后略有反弹,但整体仍在低盈利的状态下运行。光伏和风电产业链的价格也在底部,未来可能不会有大的下降空间,个别环节可能会有企稳反弹的情况。此外,新能源行业海外需求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好转。
王晓川指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新能源板块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足够大,且行业依旧保持一定的增速水平,股价层面来说会更乐观。从选股角度来说,可以聚焦成本优势明显的龙头公司。”
港股互联网板块去年三季度大幅上涨,今年是否还有望表现?对此,王晓川认为,前几年互联网板块的业绩一度高增长,从结构上主要来自于利润率的快速修复,目前大部分公司利润率修复已接近尾声,后续业绩增长要更多依靠收入端的拉动。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估值修复行情基本告一段落,当前估值处于合理状态,后续股价的持续性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对实际需求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