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5日,2025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上海举办,主题为“千帆过尽·万木春发——中国经济的涅槃重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就外部形势的变化与应对之策进行了深入分享。
张明分析称,未来两年时间内,全球爆发重大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有所缓和。特朗普执政是更重视短期实利的商人风格,对意识形态问题不太重视,预计俄乌冲突最早可能在今年结束,再加上特朗普会同时打压欧洲盟国,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加快与欧洲国家修复关系的时间窗口。
预计特朗普2.0冲击将会显著抬升美国通胀预期,降低美联储降息幅度与节奏,导致美元利率、汇率持续在高位盘整,张明认为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第一,2025年美股波动性加剧;第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双向波动中温和回落;第三,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与汇率继续承压;
未来两年,张明预计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深化是大概率事件,但特朗普加征关税不会一步到位。2025年,特朗普政府或会对所有中国对美商品加征10%—20%的关税,或者会选择特定领域商品,把关税加至60%。随后,特朗普政府将会评估本轮加征关税对美国进口成本、通货膨胀以及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再根据对方的反应,决定下一步的行动。预计新一轮加征关税可能发生在今年二三季度之交。
对于中国而言,张明认为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可以通过刺激、化险、改革三管齐下来应对。
刺激方面,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张明表示,在财政政策方面,广义财政赤字应该不低于GDP的10%,这包括GDP 4%的中央财政赤字、4.5万亿地方专项债、3万亿特别国债以及5000亿调入资金。在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降准幅度不宜低于2024年。这意味着,2025年应降准至少两次,每次50个基点;应降息2—3次,累计降息60个基点;继续调低存量房贷利率25个基点;实施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
化险方面,张明表示,房地产方面,应该着力稳定一线城市核心地区房价以及保头部民营房企,对策是一次性全面放开所有限贷限购限售,省级地方政府加大对本省经营稳健头部民营房企救助力度。地方债方面,要全面化债,除“6+4+2”万亿元方案外,还需中央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参与与协力。中小金融机构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需要财政注资。
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宣布地方化债“三箭齐发”: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地方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
改革方面,张明表示:其一,要更好地促消费,建议显著并永久性增加农村居民社保与医保水平,大力实施新市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二,要同时实现促消费与促就业,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意味着要对它们开放服务业,要加大保护民营企业与企业家权益,要解决地方政府收支失衡问题;其三,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大与人力资本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只有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才能进入生产函数,才能促进经济中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