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了解何谓高水平市场经济。过去,一些人总是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视为高水平的典范。然而,这种标准是有问题的。高水平市场经济必须克服传统市场经济的局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作上述总结。
张永生解释说,上述两个最大的局限,一是环境不可持续,二是社会不公平。这两个问题不仅是传统市场经济的短板,也是全球包括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他看来,高水平市场经济,除了在效率上取得突破外,还必须解决环境不可持续和社会公平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在效率上或许是有效率的,但这种效率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牺牲全球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公平来取得的。
关于现代化,中国的提法是“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对于这种表述,张永生表示,有没有“道路”两字之差,含义就有了本质区别。如果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意味着还是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目标,只是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同。但是,如果提“中国式现代化”,就意味着不只是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同,更是代表了一种新发展范式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应地,中国式现代化对应的高水平市场经济,就不再只是高效率,还有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公平。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欧美国家目前主要关注如何提高市场效率,个别国家甚至声称退出国际气候协定。但这种单一追求效率的做法难以解决环境和社会公平问题。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系统性改革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
在改革逻辑上,通常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创造条件实现这个目标。在过去主要学习和追赶发达国家时,设定具体的改革目标相对容易。然而,现在不同了。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和文明形态,它对所有国家都是一个新事物,但实际上没有可以学习和追赶的对象。这意味着,传统的改革目标设定和路径选择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用新的愿景和思想来引领一系列改革制度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问题不是狭义的环境保护问题,背后是发展范式、价值观和发展哲学的转变问题。“转变发展范式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和追求。因此,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谋划发展。通过发展范式的转变,让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张永生说。
他表示,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跳出传统的框架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和定位,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纳入各领域改革之中,推动发展范式和文明形态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