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责险投保热情升温。
由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团队与险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5)》(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同比增长34%,在2023年小幅回落的基础上恢复了快速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5)》 王莹制表)
不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责险的覆盖率依然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可谓巨大。据光大证券非银团队测算,在A股上市公司中,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新公司法”)的施行,以及监管部门对A股上市公司监管执法力度的增强,董监高面临的履职责任风险将进一步上升。业内普遍预计,董责险渗透率有望稳步上升,理赔案件也将逐步增多。
A股市场渗透率提升
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董责险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余年的时间。但由于此前国内上市公司投保意识普遍不高,董责险一直属于小众险种。直到新证券法施行以及康美药业、瑞幸咖啡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之后,董责险才开始真正走进公众视野。
2020年至2022年,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购买需求显著上升,公开披露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84家、303家、401家,同比增幅分别达235%、65%、32%。2023年,随着市场对证券诉讼风险上升的反应逐步消化,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下降12%,共354家。
进入2024年,董责险热度再一次被点燃。据报告统计,过去一年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同比增长34%;其中,有234家上市公司为首次披露。
从渗透率来看,截至2024年底,公告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渗透率(累积投保董责险公司数/当年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3.7%,较2023年提升4.6个百分点。细分到行业来看,目前董责险渗透率已在多个行业中超过20%,房地产业更是高达43%。
“这充分说明董责险的需求动因与企业及其董监所面临的诉讼风险高度正相关,尤其是在行业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董责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律师表示。
当然,数据攀升的背后,也离不开立法“撑腰”。2024年7月,新公司法正式施行,当中提出“公司可以在董事任职期间为董事因执行公司职务承担的赔偿责任投保责任保险”,首次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董责险制度。
“新公司法不仅首次在正式立法文件中明确表现出将董责险从上市公司范畴扩展到非公众公司的立法意向,同时还将董责险的适用对象从独立董事扩展到全体董事,从中可以看出立法机构日益重视董责险的积极作用,希望可以扩大董责险的适用范围。”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律师表示。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康欣律师向记者分析称,新公司法扩大了董监高的责任范围。从立法层面看,比如规定董事、高管对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责任等,都刺激了对董责险的现实需求。从司法层面看,新公司法对于董监高赔偿责任的规定在司法案例中频频被应用,比如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中,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高管赔偿责任压力极大,这让更多人看到董监高的风险绝非纸面规定。
把握费率“洼地”时机
由于董责险理赔信息不属于法定公开信息,相关的公开理赔案例也较少,只能从各家险企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中窥见一斑。
报告梳理发现,2023年董责险共计赔付19起,理赔总金额达3.0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共赔付8起,理赔总金额为1.46亿元。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董责险理赔信息可能不仅限于A股董责险赔案,可能还包括险企承保的海外上市公司董责险赔案。
报告进一步指出,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保单限额选择以4000万元至6000万元为主,其次是8000万元至1亿元,最常见的保单限额为5000万元与1亿元。不考虑部分未在公告中披露有关信息的上市公司,近两年最低保单限额为500万元,最高保单限额为7.5亿元。
“考虑到A股日益上升的投资者索赔风险,我们建议,A股上市公司应考虑购买不低于1亿元保单限额。”王民说。
此外,在费率变化上,自2017年以来,A股董责险简单平均费率(以公告中保费预算与保额为计算基础)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从2017年四季度的2‰上升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9‰。
然而,2023年董责险费率变化发生转折,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一直持续到整个2024年。“截至2024年四季度,董责险简单平均费率不足5‰。据我们了解,实际平均费率可能更低。”王民认为,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市场承保能力快速增长,而理赔报告存在滞后性,导致了费率的下降。
他表示,随着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上升以及更多董责险理赔案例的公开,董责险费率必然会出现上涨。因此,A股上市公司应当抓住当前董责险费率处于“洼地”的时机,尽快完成投保,以便在未来可能的费率上调前,锁定更为优惠的保险成本。
对于险企,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升承保能力,扩大市场份额。随着上市公司对董责险需求的提升,险企需要扩大承保范围,提高承保限额,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定制化程度。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状况和需求各不相同,险企需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董责险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董责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其风险较高,险企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确保稳健经营。
王民表示,保险人一方面需要结合中国本土法律环境与保险需求设计保单,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注意董责险的费率应与实际风险相匹配,避免不理性竞争;另一方面需要依法依约履行保单责任,公正合理处理索赔,并做好相关案例教育与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