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财政部发布《关于强化制度执行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落实资产管理职责、夯实基础管理工作、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推动资产盘活利用等方面,部署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此前,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万亿元、负债总额12.8万亿元、净资产51.4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23.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40.9万亿元。
《通知》强调,落实资产管理职责,强化管理制度执行。各级财政部门、各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按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规定,落实“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益。
“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统筹财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有所不同,需要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需要健全和完善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各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落实执行。
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方面,《通知》提到各单位要优化在用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在用资产使用价值,切实做到物尽其用。要及时掌握资产闲置、低效运转等使用情况,建立待盘活资产台账并动态更新,结合资产实际情况制定盘活方案。对闲置资产,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加强调剂利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资产调剂;对低效运转资产,在确保资产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大力推动资产共享共用,可以对提供方给予合理补偿。各级财政部门、各主管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打通资产盘活通道,规范资产盘活管理,持续推动资产盘活工作取得实效。严禁借盘活资产名义,对无需处置的资产进行处置或者虚假交易,以变相虚增财政收入。
此外,《通知》要求夯实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家底清晰准确。各主管部门、各单位要严格做好各类资产登记和核算,所有资本性支出应当形成资产并予以全程登记,准确完整登记资产信息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及时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避免已取得或已处置资产不做账务处理、已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未按照规定转入相关资产、无形资产未按照规定入账等问题。要落实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确保账实、账卡、账账相符。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涉及面广、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要摸清资产的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强化监管要跟踪问效,摸清家底要跟踪问效,对资产的具体使用也要跟踪问效,杜绝资产的违规使用,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贯彻执行好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