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发挥证券基金机构稳市作用,央行启动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并于2025年1月2日完成招标。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3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10bp。
记者了解到,和第一次互换便利操作相比,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额度更高,达到550亿元(第一次互换便利操作金额为500亿元);中标费率更低,为10bp(第一次互换便利操作中标费率为20bp)。此外,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根据有关文件,每批次操作时,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招标操作。在第二批扩容机构中,国金证券,红塔证券,国联证券,东吴证券,长城证券,方正证券等上市券商发布公司关于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公告。
其中,国泰君安表示,积极参与央行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并顺利中标,换入标的均为央票,中标额度大幅超过前次。国泰君安表示,将充分利用互换便利工具,发挥证券公司专业优势,积极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发挥耐心资本和压舱石作用,提振投资者信心,为股东创造价值,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2024年10月18日,央行公告创设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通过这项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
2024年10月21日,央行开展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操作金额500亿元,2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20bp。2024年12月31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工具实施以来,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互换便利操作,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投资,截至目前首批操作已全部落地,实际投放超过90%,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互换便利允许非银金融机构以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为市场提供一个高效利用存量资产的新途径,有利于非银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另一方面,互换便利工具提供了额外的流动性支持,使得金融机构在市场波动时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投资和资产调整,增强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资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保险公司,其长期配置的战略定力得到强化,进一步推动了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