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2 17:31:50 股吧网页版
大孩和二孩同上一所学校,为何这么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宋梓豪给孩子提交了转学申请。

  宋梓豪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的大儿子在厦门市一所知名公办小学读五年级。2023年,他的二儿子也到了读小学的年纪,但彼时正值入学人口高峰,大儿子所在的小学已连发几年预警,按照政策,超出学校学位容量的学生,要被统筹到其他学校。

  宋梓豪担心二儿子被统筹到比较薄弱的公办小学,于是选择让他入读了一所不错的民办小学。

  然而,才过了半个学期,宋梓豪已面露疲态。“两所学校距离有点远,我每天都要早早起床,送完老大上学再送老二上学,实在是很折腾。”他说。

  每年12月至来年1月是各地开放中小学转学申请的时间,宋梓豪打算让二儿子转学到大儿子所在的小学。目前,厦门市主要城区已实行长幼随学,即同一家庭已有孩子就读区内公办小学的,其他孩子可以申请转学到该学校。

  长幼随学,也被称为多孩同校,随着2023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的首批二孩入学,学位供给紧张,于是出现了多孩不同校现象。

  近期,多地宣布实行长幼随学,以切实减轻家庭接送困难。但是,政策看似简单,落地却不容易。需要深入探讨的是,多孩不同校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目前是否具备了普及长幼随学的条件?

  送学奔波之苦

  为什么已经出台了长幼随学政策,但宋梓豪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申请转学?

  当地媒体报道称,“买了房,落了户,申请了转学,最终依然插班失败。这在厦门,并不罕见。”

  2024年12月末,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和海沧区多所学校陆续发布2025年春季转学公告或预警,预警多所学校的多个年段已无剩余学位接收转学生。也就是说,就算是在网上申请并登记了转学信息,也不代表一定能转进片内学校。

  针对长幼随学,思明区表示,将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就学;海沧区表示,能否派在同一个学校,要视申请就读学校的学位情况而定。

  近期,一些地方披露了对多孩不同校的摸底情况,才让宋梓豪发现,同样有这件烦心事的家庭数量竟如此之多。

  据报道,2024年秋季学期,江西省信丰县通过长幼随学审核的一年级学生人数高达502人,而该学期全县招收的小学新生一共才8448人。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年7月发布长幼随学政策后,截至2024年10月,已累计统筹安置长幼随学需求学生713位。

  2023年全县小学在校生仅7669人的黑龙江省甘南县,已有155个家庭享受到了长幼随学带来的方便。

  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呼吁或询问长幼随学政策的家长也很多。

  深圳一名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她育有两个孩子,老大就读四年级。2023年老二因积分入学的分数不够,入读了另一所学校。

  她表示,“书是读上了,可接送是个大问题,我每天6点半就得出门上班了,孩子爸爸在外地上班,老大是让亲戚帮忙送的,我们夫妇不得已无奈地把76岁的老母亲从老家接过来,为我们接送老二。可是一年下来,老人家身体吃不消,恐怕不能为我们接送老二了。希望能把老二调到老大的学校上学。”

  还有的家庭甚至要承受在城乡间奔波之苦。据报道,黑龙江省甘南县居民王爽家住中兴乡,她的老大在县城的甘南二中上学,此前由于不符合转学条件,她的双胞胎女儿只能在中兴乡上学。王爽想同时照顾三个孩子,只能每天往返于县城与中兴乡之间接送。

  正是因为多孩不同校困扰诸多家庭,近几年的地方两会上不断出现呼吁长幼随学的建议。

  多孩为何不同校

  如此大面积的多孩不同校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北京市某区教委负责小学入学工作的林欢(化名)认为,这既是因为“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实行后多子女家庭变多,也是因为人口流动、家庭住址变迁,还因为优质学位不足导致入学竞争加剧。

  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三孩”政策先后发布,我国生育政策不断放开。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人口数上升至784.5万人,2017年进一步上升至1005.6万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达1877.88万人,为近20年来最多。人数增长的重要原因是首批“全面二孩”进入小学。

  “有的家庭出于改善住房品质、父母工作变动等原因发生地址变更,导致多个孩子入读了不同的学校。”林欢说。

  但林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导致多孩不同校的最本质原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下入学竞争加剧。相应地,各地为了给“择校热”降温,出台一系列入学政策,却未很好顾及多孩入学。

  首先,城镇地区已普遍要求按照一定顺位入学,比如考察入学儿童的住址、户籍地是否处于学区范围内。但是由于入学儿童增加,大孩入学时的顺位不足以保证二孩入学的情况就会出现。

  其次,有的地方开展多校划片、民办学校招生、寄宿制学校招生时实行摇号入学,不同的孩子可能摇号进入了不同的学校。

  第三,有的地方的学区划分并不稳定,特别是近两年新建学校较多,学区变动更为频繁,会导致同一家庭的多个孩子入读不同的学校。

  “某种程度上,家长希望长幼随学的学校,都是当地的优质学校,是所有家庭都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林欢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整体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是足够的,二孩入学潮导致学位紧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接送便利与教育质量

  近期,不少地方陆续发布长幼随学政策。

  湖南省、福建省宁德市发布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文件中分别提出,推行多孩家庭子女入学(入园)长幼随学,探索推行义务教育多孩同校就读机制。2024年9月,江苏省发布的加力经济回升33条新政中,也提出实行多孩家庭子女入学(入园)长幼随学。

  浙江是全国较早全面推行长幼随学的地方。202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通知,在全省探索试行长幼随学服务。

  2023年5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生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

  此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长幼随学,甚至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比如,黑龙江省甘南县规定,一个孩子考上高中,家庭另一个孩子在小学或初中就读,为便于家长照顾孩子,可以安排另一名学生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这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且推动了当地城镇化。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为了落地长幼随学,允许学校适当突破标准班额,在不出现大班额前提下,同意“幼”随“长”到同一学校就读。

  但长幼随学也不是只有叫好声。“我反对长幼随学政策。”浙江某市经开区居民吴悠说。他只有一个孩子,即将在2025年入读小学。

  吴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地优质学校资源不足,只有一所名牌小学、一所新建成2年的小学,还有一所小学正在建设之中。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进入那所名牌小学,但近两年恰逢人口高峰,适龄户籍人口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即便是第一顺位的孩子都有可能被统筹到其他学校,”她说,“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长幼随学,那么我们这些第一顺位家庭的学位可能会被后面顺位的家庭所挤占。”

  “这也可能助长‘学区房热’,因为多孩家庭的第一个孩子上学后,就可以迅速卖掉学区房,反正第二个孩子可以通过长幼随学政策上学。这样快进快出的炒作,只会把学区房价格越炒越高。”她说。

  可见,长幼随学实行与否,直接受制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相应地,长幼随学与教育资源配置之间也存在矛盾。

  长幼随学有幼随长、长随幼、长幼同调三条路径。有的地方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只能采取长随幼和长幼同调两种办法,即把多孩调整到学位相对充足的学校,但这类学校往往是新建学校或者薄弱学校。这又不会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家长们期待的更多是幼随长这种方式。他们不仅希望解决接送难问题,也不愿为了接送便利而牺牲教育质量。

  林欢认为,长幼随学应分类施策、逐步推进。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矛盾突出,优质学位不可能满足所有多孩不同校家庭的需求,所以要摸清不同的原因和需求,针对性、优先解决特定需求。

  根本性的举措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家都想上一个更好的学校,这需要从更大的范围内考虑学校质量的均衡问题。”储朝晖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