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以政策“组合拳”支撑经济生态优化——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以政策“组合拳”支撑经济生态优化,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本遵循。“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总体要求,为打好政策“组合拳”提供了重要遵循。
打好政策“组合拳”,关键在于协同配合。政策“组合拳”的核心在于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在调控时避免政策冲突和抵消效应。在前瞻性上,需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及时预测和科学判断经济走势,通过定期发布经济预测报告、建立经济预警系统等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在针对性上,可制定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设立专项贷款基金、提供贷款担保等。在有效性上,应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通过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定期评估政策效果等,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例,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在此过程中,应把握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二是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三是坚持管理挖潜、花钱问效,四是坚持防范风险、严肃纪律,五是坚持前瞻谋划、引导预期。
进一步看,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截至2024年9月,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稳定在92%。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活力直接关乎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形势下,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支撑经济生态优化、提振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积极举措。
以新质生产力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等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引擎。
比如,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制造新模式。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
又如,服务业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跨境电子商务以及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这些新业态不仅能够提供更为便捷、经济、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高效匹配供给和需求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还可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创业机遇,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新亮点。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将庞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下一步,有必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一方面,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根据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以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并加快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以壮大耐心资本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努力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新形势下,应善于运用耐心资本这一重要工具,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持续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耐心资本”,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资本做“时间的朋友”,不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干扰,陪伴硬科技、科学家与创业者“长跑”。经验表明,耐心资本可以弥补短期资本“快进快出”的弊端,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进而为新产业培育提供稳定的支持,特别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保障。
近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壮大耐心资本的途径。比如,北京在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医药健康、机器人、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和低碳等产业领域设立8只政府投资基金,加强创新创业培育,促进“投早投小”,支持关键技术产业化,旨在助力更多万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一样,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道理: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战略定力,不畏风险挑战,坚持做正确的事,在长期投入与坚持中结出硕果。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产业从零起步,经历了路线选择的焦虑、产业转型的阵痛以及技术的推倒重来和产业体系的更新迭代。正是因为持之以恒地投入、创新与积淀,才有了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可观回报。就壮大耐心资本而言,也应锚定目标不动摇,更好地发挥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信贷体系的耐心投资潜力,引导其将自身规模优势、信息积累优势和风险承担优势等转化为耐心经营优势,并鼓励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开展长期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创投基金。
对未来有信心,才会在当下有耐心。为吸引更多耐心资本进入市场,还必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一是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包括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二是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三是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总之,无论是发展一家企业、深耕一个行业,还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都是一场长跑。在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开放、凝聚社会共识三重维度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多点信心、多点决心、多点耐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作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