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1 23:18:39 股吧网页版
谁是长三角下一个万亿城市?
来源:上观新闻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时长三角仅有6座GDP万亿城市,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时隔5年,至2023年,长三角已有9座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新增南通、合肥、常州三城,在全国26座万亿城市中占比超1/3。

  对长三角而言,这还不够。谁是长三角的下一个万亿城市?

  虽然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41城的2024年全年经济成绩单尚未发布,但可从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看出端倪。盘点各地经济数据,2024年,长三角乃至全国或将不会诞生新的万亿城市,但这也让2025年变得更为值得期待。

  这一年长三角两座城市——江苏徐州、浙江温州——或将携手迈入万亿城市行列。上次长三角一年上新两座万亿城市还是在2020年,当年合肥、南通双双迈入“万亿俱乐部”。与此同时,长三角还有一批7000亿元级别城市,包括绍兴、扬州、盐城、嘉兴等,成为未来几年长三角万亿城市“后备军”。

  接下来,随着长三角各地迎来两会时间,会场内将传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2024年经济成绩单、2025年发展路线图,长三角经济发展必然热度不减、看点不断。尤其是县域层面,2024年,长三角大概率会迎来全国第二个5000亿元级的县级市,长三角经济发展成色也将更足。

  下一个万亿城市

  2023年,全国共有6座GDP在8000-10000亿元区间的城市,按经济体量排名依次为唐山、徐州、大连、温州、沈阳和厦门。其中,2023年徐州GDP为8900.44亿元,温州GDP为8730.6亿元,两城相差仅约170亿元,无疑,两城都是长三角下一个万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2020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长三角41城GDP变化情况

  地处江苏西北角的徐州,是苏北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体量长期位居江苏第六。2023年,徐州GDP增速达7.1%,发展速度亮眼,当年第二产业增加值3622.34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507.13亿元,增长7.8%。其中,工程机械集群作为徐州的“一号产业”,产业规模已超21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1/5,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正着力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2024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定下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如今看来,发展已超过预期,这也是徐州冲击万亿城市的底气。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徐州GDP为2118.35亿元,同比增长6.9%;上半年GDP为4228.73亿元,增速6.3%;前三季度GDP为6899.37亿元,增速6.2%。

  2024年前三季度,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高于全部规上工业7.1个百分点。同期,徐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民间投资增长12.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投资分别增长28.5%、45.6%、98.1%。2024年前11个月,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早在2021年,徐州便提出“2025年GDP力争破万亿”的目标,2024年1月,徐州市市长王剑峰明确表态,“将锚定‘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的目标不动摇”。目前看来,徐州在2025年破万亿已是大概率事件。

  有望与徐州携手迈入万亿城市行列的温州,同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地处浙江东南部的温州,虽远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却是浙江南部经济重镇,当地正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高质量建好长三角“南大门”。

  多年来,温州时常被冠上“发展失速”的标签,但事实上,近年来的温州发展正不断提速。2019年,温州提出到2025年实现万亿GDP和人口千万的“双万”目标;2024年初,温州召开实施“强城行动”动员大会,向“双万城市”发起冲刺。2024年9月6日,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温州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决心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温州GDP达673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一举反超唐山、大连等前一年经济体量靠前的8000亿元以上的城市。

  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间的良性竞争是常态,超越与反超越的戏码更是时常出现

  近年来,徐州与温州便是较有代表性的一对。2023年,徐州GDP领先于温州约17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上半年,温州GDP反超徐州,差距从第一季度约7亿元,拉开至上半年的约70亿元;不过前三季度,徐州、温州GDP总量分别达6899.37亿元、6732亿元,徐州又一次反超,其GDP领先温州约167亿元。不过,温州发展势头依旧不减,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温州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65.5亿元,同比增长10.1%,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前11个月,温州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汽摩配(20.2%)、电气(19.1%)等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五大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6%、15.9%、14.1%、12.6%。

  如此看来,徐州与温州于2025年双双成为万亿城市,已是大概率事件。而站上万亿新起点后,徐州和温州这两座分处长三角最北和最南的城市也将担起新使命——成为长三角带动其他区域发展的重要辐射源,前者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后者也正积极在全国大局中“融圈进群”,将有力联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发展。

  江苏拥有两个“5000亿县”

  江阴可惜了。这是一年前不少人谈到江阴经济数据时的第一反应。

  当时外界对于江阴2023年GDP破5000亿元的期待颇高。数据显示,2023年,江阴GDP达49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67.5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97亿元,增长4.8%。

  2022年,中国“最强县级市”昆山GDP达5006.7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进一步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天花板”,开创了县域经济的“5000亿俱乐部”。这个紧挨上海的县级市进步飞快,分别于2014年、2019年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新台阶。

  从3000亿元跨上4000亿元,昆山用了5年;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昆山仅用了3年。

  当全国县域还在争取进入“千亿县”行列时,昆山已经进入“Next Level”。很多人评价,昆山早已“富可敌省”,此言不虚:这个数字若放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与宁夏GDP相当,远超青海、西藏。即使放在江苏省内,昆山的经济体量也与地级市镇江相当,超过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城市。

  常年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二位的江阴,是昆山多年来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内,江阴GDP曾大幅领先昆山;直到2009年昆山才超越江阴,当年昆山GDP为1750.1亿元,江阴GDP为1713.2亿元;随后,昆山虽一直保持领先,但两城竞争胶着,昆山并无绝对优势,一度江阴甚至成为已经踩到脚跟的追赶者,2018年江阴曾将与昆山的差距追至仅相差25.9亿元。

1999-2023年,昆山与江阴历年GDP对比情况

  2019年,昆山与江阴携手突破县级经济“天花板”,站上4000亿元新台阶,当年两城GDP仅差40多亿元,可见江阴的发展同样强劲。

  江阴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之首,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上,江阴有12家企业入围。民营经济是江阴的重要特色和发展动力,民营经济贡献了江阴70%以上的GDP和税收、80%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产值、90%以上的企业数和就业数,此外还成就了资本市场知名的“江阴板块”,江阴拥有上市公司60余家,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2024年,前一年距离5000亿元仅差不足40亿元的江阴,有望成为全国第二座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一旦成功,江苏将拥有两个“5000亿县”。

  这一目标实现在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GDP为3536.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70.62亿元,增长6.7%。前三季度,江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同期,江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63亿元,增长4.1%,从产业投向看,工业投入343.33亿元,增长8.7%;同时,江阴完成进出口总额1291.25亿元,增长11.1%,其中出口876.66亿元,增长11.5%。

长三角强县经济发展情况

  江苏历来是县域经济强省,多年来,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地,长期霸榜全国百强县前四位。江苏还有“5000亿县”的种子选手,2021年张家港GDP达3030.21亿元,是全国第三个GDP总量破3000亿元的县级市,2023年GDP达3365.8亿元,不过距离5000亿大关差距还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20日,“改革再出发奋进新征程”2024昆山发展大会召开。会上,连续20年登顶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再立新目标——到2035年,立志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县级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