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国首张“草票”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签约并发行。“草票”为解决当前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创新思路,是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我国草原资源丰富,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国共有草地26428.5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21329.7万公顷。草原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草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良性循环,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以增强。但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单一、政策创新不够、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未来,还应持续丰富其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含绿量”转换为发展“含金量”,促进草原地区绿色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从实践探索看,搭建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创新机制,集中自然资源资产并开展整体运营,有利于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创新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森林生态银行”“水生态银行”“湿地银行”等运营平台,解决自然资源资产“碎片化”问题,为生态资源指标交易、配额交易、产权交易与生态产品开发运营,提供了连片优质的“资产包”,提升了生态产品的整体价值。通过搭建资产运营管理平台、改革产权制度等集聚整合草原资源资产,将分散的草原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集聚整合资源是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发展生态产业则是其中的关键。依托草原优质生态资源,推进政策集成、科技集成、要素集聚、主体集合,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的草原生态产业全产业链,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为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推动草原生态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加速生态产品增值变现。要通过培育生态观光、深度体验、户外拓展等新业态,开发滑草滑沙、星空露营、低空飞行旅游等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突出草原生态旅游产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业的持久吸引力、竞争力、生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
品牌是信誉与信用的集中体现。培育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竞争力、发展力、影响力、带动力的草原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和提升草原生态产品价值,提升产品溢价。在草原生态产品区域品牌培育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资源优势、历史人文特征和产业特色,塑造区域公用品牌的独特性,确保稳定性,将绿色生态融入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也要重视提升品牌营销能力,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流通渠道等,提高品牌传播声量。
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资源整合、生态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等,均需要政府、企业、农牧民等多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应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机社区相结合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发挥政府在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的作用,也要发挥社区在资源整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同向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