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临近年末,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场“雷区大扫除”。财务造假、信披违规,上市公司一个接一个被揪出来,监管部门毫不手软,一张张罚单砸得人眼花缭乱。仅12月27日和28日两天,就有14家公司被警示或处罚;再往前推一周,22家上市公司“中招”。从虚增利润到未披露重大事项,再到审计机构玩忽职守,这波年末“严打”,简直像给市场做了一次大扫除。
财务造假手段太低劣,真的以为没人看得出来?先说几个典型案例,简直让人瞠目。ST恒久三年虚增利润,幅度最高达123%,意思是公布的业绩基本上就是假的。再看ST智知,三年虚增营收10个亿,净利润“凭空”多出1.3亿,堪称“戏精附体”。*ST卓朗更离谱,连续五年虚构收入,靠“自买自卖”把账目做得漂漂亮亮,结果还是被一笔笔扒了出来。
这些企业到底抱着什么心态?以为财务造假只要账做得漂亮,监管部门就不会发现?还是觉得捞完钱拍拍屁股走人就能全身而退?但凡稍微有点法律意识、对市场规则有点敬畏,都不至于这么干。
退市也别想“翻篇”,中介当帮凶也要挨板子。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监管不光盯着上市公司,还把违规的中介机构和实际控制人一块追责。像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对财报审计不尽责,直接被发了警示函;一些董监高和实控人更是直接被市场禁入。连退市的公司都没能躲过去,比如左江退和三盛退,违规事实一条条清算清楚,罚款一分都不少,甚至还有人被终身市场禁入。这告诉所有人:别以为退了市就能翻篇,做过的事总会被翻出来算账。
从严监管,市场上的歪风邪气就少了。其实,今年监管部门的态度就已经很明确: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对准问题下狠手。年初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就明确表示,要严打财务造假、恶意规避退市这些行为。一整年下来,证监会查办了近500起案件,罚没金额超过85亿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堪称“扫雷”式执法。
这些动作传递的信号很清楚:资本市场不是“割韭菜”的地方,想要捞偏门就得做好被追责的准备。而这次年末罚单密集落地,就是给那些想侥幸过关的人再敲一次警钟。
企业守规矩,中介别糊弄,市场才有未来。
当然,市场健康发展靠的不是罚单,而是规则意识的普及和执行。上市公司要记住,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底线,谁敢踩线就得付出代价。而中介机构也别再当“甩手掌柜”,签字就得负责,别再干那些帮着藏雷的活儿了。投资者也需要擦亮眼睛,对那些“成绩太好看”的公司多一点警惕心。市场最终拼的是信任和透明度,谁合规,谁就能在长期博弈中胜出。
2025年马上到了,希望这次风暴过后,能让更多企业和机构意识到:资本市场不是游乐场,规矩是用来守的,不是用来踩的。每一份财报背后,都藏着投资者的信任与期待。对于那些心存侥幸的企业,最好趁早打消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