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促进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是贷款增加的主力军。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这些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这背后,是今年以来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向科技金融、企业技术改造贷款、绿色金融、小微普惠金融、房地产、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方面倾斜。
记者从多家银行信贷部门人士了解到,2025年银行将持续增强科技金融、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企业技术改造、绿色金融、银发经济、房地产、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等领域的贷款投放。同时,相关部门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绿色金融再贷款的实施力度,完善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企业设备更新贷款项目的贴息政策,也会对银行放贷意愿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各显神通开启“获客”大战
“年初起,我们就格外忙碌。”某国有大型银行上海地区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仅在小微普惠贷款一项,他所在的支行对公业务团队就需完成800万元小微普惠贷款的发放任务,并新增至少6家小微企业客户作为月度考核指标。
此外,银行还特别强调小微普惠贷款增速在年内各个考核节点不得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并在考核细分项提高了首贷企业数量。
于是,他所在的团队每天都在四处奔波,走遍周边地区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具体信贷需求,有机会就赶紧“切入”。
“最初,我们只需每周汇报走访小微企业的具体进展,但今年贷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下半年我们每天只要走访完企业,就得迅速汇报相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并对有信贷需求,且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小微企业迅速开展信贷服务工作。”这位国有大型银行上海地区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他所说的贷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主要是今年以来,一家优质小微企业面临多家银行上门“放贷”,导致银行“获客”难度相应增加。
“这在以往不多见。”这位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前些年,小微企业能接触的银行“屈指可数”,只要一家银行愿意放贷,他们就会迅速签订信贷协议,即便贷款利率或许相对较高;但如今,这些小微企业纷纷“货比三家”,让银行因“获客”而自行压低贷款利率,等待贷款利率报价最低的银行出现。
一位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信贷部门人士向记者直言,“获客”压力骤增,导致他们在小微普惠信贷领域多次调整经营策略。目前,他所在的分行要求各支行务必确认当地政府部门对接机构,设立支行工作小组,由支行行长任组长,以网点为中心,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走访工作。此外,分行还发起千企万户走访活动,进园区、跑市场、走行研,实地了解小微客户信贷需求,力争实现批量“获客”。
“目前,针对政府部门推荐清单内的小微企业,我们要求3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承接贷款需求的回复,15个工作日确认能否发放贷款。”这位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此举有助于银行内部信贷审批放款流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争取到更多小微企业客户。
他直言,不只是小微普惠金融,银行在科技金融、房地产、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都面临日益激烈的“获客”竞争挑战。
信贷力度加码“各有侧重”
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令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升,多位银行信贷部门人士直言2025年信贷工作强度“有增无减”。
“近期,银行内部明确2025年将进一步加大科技金融、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企业技术改造、绿色金融、银发经济、房地产、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的贷款投放,要求我们在年底前先储备一大批优质项目。”前述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已发动各种关系,让企业客户推介经营相对稳健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从中寻找符合银行信贷条件,且有较高信贷需求的优质企业纳入2025年信贷投放项目储备。
他告诉记者,目前银行内部还在积极优化信贷结构,填补自身的信贷业务短板。比如银行高层认为今年以来绿色信贷业务增速相对较慢,要求2025年务必取得突破。
因此,他所在的银行正在持续完善绿色信贷业务体系——在政策指引方面,制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信贷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企业倾斜;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正构建ESG风险评估分类系统,赋能信用评级及授信审批,提升银行内部应对环境与气候风险的信贷能力;在资源支持方面,银行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
一位股份制银行江浙地区分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25年他们计划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科技金融领域。因此银行内部正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放宽科技企业的信贷准入门槛,将一些缺乏抵押物,但软实力相对出色的科创企业纳入科技金融信用贷款范畴;与此同时,银行还在着手完善科技金融审批放款与贷后管理方面建立专门的操作流程标准,令银行科技金融信贷服务更趋向“一企一策”,进一步贴近科技初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融资需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正研究将行内利率优惠政策适用在更多科创企业,扩大科技金融信贷服务的覆盖面与客群基础。”他指出。今年他所在的分行累计给当地逾2200家高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约690亿元的信贷资金,2025年这两个数字肯定将大幅高于2024年。
记者获悉,随着国家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部分银行正未雨绸缪——加大对周期性行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作为驱动信贷投放规模稳健增长,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新引擎。
“无论是化工钢铁,还是房地产行业,我们都计划扩大行业龙头企业的授信规模,深入服务这些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升级产品服务模式,助力这些周期性行业企业业务转型与产业迭代升级。”一位城商行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出海”,他们正与境外分行加强联动,对这些企业提供跨境信贷、跨境贸易融资、跨境供应链金融、跨境并购贷款等方面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