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8 00:47:40 股吧网页版
大消费、大科技、大重组
来源:金融投资报

  ■韩忠益

  12月9日,高层会议再次强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凸显“更加积极”,提出包括稳住楼市股市、大力提振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加强预期管理等具体行业目标。思路一转变,中国经济格局的再提升指日可待。

  2024年A股的走势像个“N”字,投资者的心情也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感慨不已。好在让人煎熬的2024年就要过去了,对于2025年的行情,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预判一下大盘走势。笔者认为,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还是能看到的。有悲观者认为,内外部经济环境都不支持A股走牛,别说4000点看不到,在两年之内,3674点都别想逾越。这话听起来总感觉有情绪,A股的长期熊市已经在不少人的脑海里深深地烙上了熊市思维,这不能责备他们,因为这种情绪实在是A股不争气,自己造成的。

  但笔者必须亮明自己的观点,经济环境不佳是事实,但A股从来就是政策市,经济增速从10多年前11%的超高速增长转为现在的中速增长,这当中有过几次牛市?又持续过多久?所谓的牛市是不是都是短暂的?所以,A股的走势跟经济基本面没有必然联系,经济超高速增长时没见到牛市,回到中速增长就一定会是熊市?这是什么逻辑关系?!

  而眼下的政策背景是怎样的?高层会议在去年7月和今年7月都提到了“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今年9月26日,高层会议再次直接提出“提振资本市场”,这是对我国资本市场未来走势与发展趋势的直接指引。与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的表述不同,提振资本市场就是要采取各种政策与措施,推动股票市场走出熊市,进而激发投资者的信心。

  我们不能拿这次救市措施跟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救市举措相比,照旧经验看,会看走眼,这也是最近这两个月有些人把手里的筹码丢掉的原因。这是很可惜的。而且,也不要从历史角度看A股。因为A股正在创造历史,允许信贷互换资金入市、鼓励市值管理等措施都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市值管理难登大雅之堂,因为管理层担心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与相关机构及个人相互勾结,进行“伪市值管理”,滥用持股、资金、信息等优势操纵股价,从而扰乱市场秩序。所以,过去所谓的市值管理都是悄悄干的,哪里像现在这样正式发文让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呢?所以,A股的很多事情,都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变,出路就会不同。

  现在的思路是: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鼓励市值管理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管理层现在应该有了新的认识:没有股市的繁荣和发展,就很难有经济的生机勃勃。目前我国居民的银行储蓄资金大约有150万亿元,几乎是A股总市值的一倍半。巨额的银行储蓄资金无疑是笼中之虎,为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必须由股市来充当大规模分流银行储蓄的任务。12月9日,高层会议再次强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凸显“更加积极”,提出包括稳住楼市股市、大力提振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加强预期管理等具体行业目标。思路一转变,中国经济格局的再提升指日可待。

  说了看好大势的理由,再来谈谈什么板块值得关注。

  笔者看好的板块有三个:一是大消费,二是大科技,三是大重组。

  先来看大消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通过内循环,可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的独立性,还可以促成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闭环,能够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内循环也会使经济体系更稳固,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威胁。所以,大消费板块在2025年应该有较大机会获得资金追捧。

  再看大科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是国策,新质生产力是弹性资产,具有无限可能。科技板块在这一政策指引下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既可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也可以增强企业本身的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其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芯片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最值得期待。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传统产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将直接推动产业升级,而各类高端芯片技术的突破,将带动一批产业链的进步,中国资产的重估价值也必将令外资重视。让股票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与“加速器”不是一句空话,是最可能在科技赛道中找到注脚的。

  最后就是大重组。看好并购重组的理由也很简单。国家大力支持并购重组的力度前所未有,也出台了专门的行动方案和支持措施。例如,不少地方政府探索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强化政策供给,政策信号已经明确显示少IPO、多并购重组,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做大做强。12月10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计划,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集聚3—5家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并购基金管理人。

  随着并购重组政策的逐步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的活力相继激发,新一轮高质量产业并购正在出现,投资者不妨关注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

  最近两个月,每天都有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公司发布关于并购重组的信息。可以说,整合优质资产,推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自觉行动。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新技术、新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投资小诀窍是:上市公司买进资产的价值远不及卖壳的价值大,因为后者往往意味着绝处逢生、脱胎换骨。说白了,一家公司如果整体换赛道了,是不是很值得期待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