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框架性制度落地1年后,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制度体系正式落地。
1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3项外汇展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法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同步发布3项行业指引规范,配合1年前发布的《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自此,“1+6”银行展业改革制度体系正式建成。
“1+6”展业改革制度体系落成
1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发布《银行外汇业务尽职免责规定(试行)》(下称《尽职免责规定》)、《银行外汇风险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试行)》(下称《报告办法》)。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向银行同步发布了《银行外汇风险交易报告数据采集规范(试行)》。
上述3个文件是银行外汇展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法规。1年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办法》,这是指导银行开展外汇展业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框架性制度。
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是我国外汇管理促便利、防风险的基础性机制安排。通过把识别客户等工作做到“前面”并加强事后风险监测,改变了以往逐单审核的外汇管理方式,从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了外汇业务办理效率,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随着更多银行参与,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已进入提质扩面阶段。在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广泛征求银行意见基础上,国家外汇局出台了3项配套法规文件,并指导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发布3项行业指引规范,与《办法》共同形成‘1+6’展业改革制度体系,将全流程指导和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介绍称。
记者了解到,《尽职免责规定》梳理了8类尽职免责情形,明确银行在外汇代客业务中承担真实性审核责任,并不对客户业务真实性兜底和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提供案件申述评议渠道。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前期《尽职免责规定》已在广东、上海、深圳试点,得到银行积极反馈和欢迎。通过进一步明确银行外汇业务审核责任边界,激励银行“能干、愿干、敢干”,更好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办法》则是明确规定了,适用《办法》模式进行外汇展业的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外汇风险交易信息监测系统,报送外汇风险交易报告。
同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也配套发布了《银行外汇展业客户尽职调查工作指引》《客户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分类指引》《银行外汇风险交易监测体系建设指引》。
“系统集成出台一系列改革配套制度,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做深做实。”李斌表示。
推进展业改革,助力稳外贸、稳外资
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是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重点推进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作。目的是通过改革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促进外汇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稳外贸、稳外资。
李斌表示,自去年12月出台《办法》后,截至2024年11月末,参与展业改革的银行已从4家增加到10家,其中既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有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业务范围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李斌表示,“从市场反馈来看,改革明显减轻了银行事中审核的压力。”优质客户外汇业务无须“单单审”“逐笔核”,银行反映资料审核和留存压力大幅减轻,业务办理时间大大缩短。银行还可结合客户风险等级来创新、定制各类便利化服务产品,从而可以更精准匹配客户需求。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例子。宁波银行某客户主营烤面包机等小型家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原先逐笔准备业务资料需花费1-3天,经常发生延缓出口发货的情况。展业改革启动后,企业不仅免去了资料整理并提交的繁琐工作量,而且还实现了1秒收汇入账,极大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与此同时,外汇展业改革帮企业节约至少1名财务人员的人力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与此同时,改革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质效。以中信银行为例,实施外汇展业改革以来,事后监测由以往对单笔业务及业务存续期的监测,调整为以客户为中心,结合尽调信息,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综合判断,实现对风险的全面回溯。截至目前,该银行报送了涉嫌地下钱庄、虚假外商投资、虚假银行卡境外交易等外汇风险交易报告,更好落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第一道防线责任。
国家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参与展业改革的银行已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1.5万户。
李斌表示,下一步,国家外汇局将继续指导银行完善改革重点环节流程设计和系统建设,保障改革有效落地实施。同时,有序组织扩围,扩大外汇展业改革覆盖面,惠及更多企业。此外,强化风险监测,以更好风险防控水平保障更高水平金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