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作为屏幕背后的核心部件,是终端生态的重要环节。目前,全球面板供应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液晶产能基本在中国,但是更上游的材料、设备等领域,国内依然较为薄弱。
在近日的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彭寿表示,随着智能化和AI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互控、互学已成为可能,显示技术正无处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关键支撑,新型显示材料始终占据显示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他引用数据指出,LCD面板成本中,核心材料占比超过53%;OLED面板成本中,关键材料占比接近50%;而Mini/Micro-LED的芯片相关材料成本占比达40%;近眼显示的光学材料成本占比也达到了50%。
彭寿强调,一代材料一代显示,新型显示材料是显示技术发展的核心,国家已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电子材料体系,并高度重视其战略布局。
当前,中国显示产业虽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但产业仍面临着核心技术短板、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全面提升仍需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上发力。
技术创新拐点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发布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指出当前显示产业正迎来创新拐点,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市场空间的拓展。
可折叠屏、柔性屏等创新产品的涌现,打破了传统显示屏幕的形态束缚,为显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应用地区,中国显示产业竞争实力持续增强,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张立还谈道,国内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以出货面积计算,液晶产品全球占比达到75%,OLED产品全球占比超过50%,多条8.6代高世代OLED产线开工建设。
根据上述指数的评估,合肥、深圳、成都等地依托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等优势,位居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的前三位。
这三座城市也是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和TCL华星的制造重镇,两者都在不断拓展显示技术,今年TCL华星实现了印刷OLED技术的量产。
近日,TCL华星副总裁、研发中台总经理赵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TCL华星从2013年开始研发印刷OLED,投入非常多资源,直到今年11月份正式量产了21.6英寸的医疗专用显示器。
“从医疗显示开始,第二步往高端显示器、主流笔记本发展,就能把产能进行提升。未来,更远的时间线上,是往手机、小尺寸方向渗透,这是印刷OLED在产品线上的路径规划。”赵斌谈道。
对于液晶的发展,赵斌认为,液晶显示以前看起来有点迈入中年,但是从研发的角度,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是在中尺寸和大尺寸上,还是“年轻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显示产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结构性挑战。技术创新的深水区对研发投入、材料供应链的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转变,需要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并在关键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知识产权大战
随着中国显示产业崛起,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知识产权争端也更加频繁,也成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今年12月,美国康宁公司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指控我国特定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产品和制造方法侵犯了其专利权,涉及多家企业。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巨头的打压,提醒我们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内配率。我们要积极应对,支持国内头部企业,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推动中国显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则指出,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涉及海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建议我国企业携手并进,形成合力,避免孤军奋战。同时,他呼吁市场应形成多元化的、安全的、公平的竞争格局,努力避免供应商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此前就有制造业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几年国内制造业全球化经营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专利壁垒,因为在很多技术领域,国外的跨国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技术专利壁垒。中国企业一定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增加技术专利去应对。
这也意味着,企业还需构建国际化的知识产权布局,通过购买、合作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增强专利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
不过,海外巨头也面临着反垄断调查的隐忧。此前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康宁公司展开正式立案调查,认为其在便携式设备显示屏玻璃市场存在滥用支配地位的嫌疑。随后,康宁公司提议取消其与手机制造商和原片玻璃加工公司的所有独家条款,以结束欧盟的反垄断调查。
知识产权交锋不仅是一场攻防战,更是一场系统性能力的较量。站在全球产业转型的风口,中国显示产业既需直面挑战,也应以全球视野寻找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