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国内外风险挑战,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26日在央广网财经年度对话2024活动中表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极为重要,这是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需要,也是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增信心的需要,也是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
黄汉权从“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两方面提出多项建议措施。“政策给力”主要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打好政策“组合拳”。“改革发力”主要包括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地方活力、激发要素活力。
黄汉权说,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既必要,也可行。货币政策调整是14年来首次,这是扩大内需、推动物价合理回升、防范金融风险、顺应全球流动性环境变化的需要。有利于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向市场传递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202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改革聚焦于构建经济体制、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等多个方面,将在2025年加快落地。
“标志性改革举措是在改革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全局性影响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条件成熟,而且可感可及,是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重要抓手。”黄汉权说。
黄汉权表示,对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改革措施,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让国有企业更敢于投资,特别是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给民营企业吃上“定心丸”,对其发展、投资、经营均有促进作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而对于激发地方政府活力的改革,黄汉权认为,要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调整财力和事权的匹配机制,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支出。增加地方财力和税源,解决地方短期财政紧平衡困难,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提高促进稳增长的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9项重点工作,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永军表示,国内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
对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方向和途径,张永军建议,努力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通过提高投资效益扩大投资需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例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国债发行规模后,可以加大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相应地加大民生保障支出,同时可适当加大预算内投资规模,用于国家规划重大项目的建设支出。
上述活动上发布的《数字经济下新型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随着政策越来越强调释放新型消费潜力,消费发展需要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共同发力已成为共识。新型消费呈现出数智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潮消费、即时零售五大趋势。
为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京东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建议,可以通过改进以下四个方面全面释放新型消费潜力:一是加大民营经济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消费服务;二是改进数字科技创新的监管模式和手段,营造公平开放的消费创新环境;三是推动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效衔接,形成供需联动;四是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强化消费品以旧换新中金融支持与财政补贴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