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股市再度活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通过发布荐股信息,以相对低价的套餐吸引投资者购买服务。但与此同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违规行为也在暗处蠢蠢欲动。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近一个月多家投顾机构被投诉。其中,自11月以来,黑猫投诉平台有超30起投诉指向上海亚商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商投顾”)。多位投资者反馈,通过直播被相关机构引流后,在低价诱惑下购买了服务套餐,但随后发现相关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客服失联等情况。“小钱钓鱼,大钱收割”是常见手段,更有投资者表示,在购买上万元的投顾服务后,亏损金额高达十余万元。
小钱引入坑
“购买前狂轰滥炸宣传,明示他们推荐的股票让客户挣了多少钱。但我购买后却感觉没有什么服务,甚至连购买前能听的课程都取消了。他们给我推荐了客户经理的微信,但此人不仅未提供服务,还一再明示让购买更高级的私人定制服务。”投资者陈明(化名)在黑猫投诉平台描述了他的经历。
回顾事件全程,2024年10月8日,陈明购买了亚商投顾的680元荐股服务。在业务员推荐下,陈明于11月8日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支付17131元再次购买相关升级服务。但在感到对方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的情况后,陈明希望通过发起投诉,要求全额退还服务费17811元。
事实上,像陈明这样有相关诉求的投资者并不罕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已有数十位投资者在黑猫平台投诉亚商投顾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客服失联等情况。仅11月以来,就有多达33起投诉指向亚商投顾。
具体情况体现为,投资顾问先以部分学员按照荐股建议后投资获得的收益为推荐理由,向投资者推荐初级荐股服务,待投资者交费后,投资顾问表明继续解锁更多服务需购买费用更高的服务。同时,还有投资者反馈,在购买更高级的服务后,购入了机构推荐的股票却遭受严重亏损。在投资者反映相关问题、要求机构退还款项后,机构则存在消极处理、客服失联等情况。
另一位投资者李扬(化名)表示,其于10月10日通过投资顾问A交费680元购买亚商投顾的荐股服务。在缴纳该款项后,李扬表示投资顾问被更换,投资顾问B持续向其发送建议,推荐升级服务、加入“实战班”等消息,并以部分学员成功赚钱的案例持续进行“诱导”。10月22日,李扬再缴费29119元。随后,投资顾问再次被更换,投资顾问C持续发送升级消费可以添加私人定制老师,进行一对一服务等消息。待李扬反应过来,已前后缴纳约3万元。对此,李扬要求退回共计29119元的费用。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在亚商投顾缴纳上万元费用购买荐股服务的投资者就有多位,更有甚者缴纳的金额超过十万元,同时还陷入巨额亏损。例如,某位投资者就在黑猫投诉反馈,“我在亚商投顾业务员余某众的引诱下,交款57800元,成为优质会员,说可以提供优质股票赚钱,谁知自交款后,3月以来每每亏损,以致到8、9月亏损了几十万”。
从投诉进展来看,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当前部分投诉已完成,页面显示亚商投顾已联系客户进行妥善解决。针对相关投诉的具体情况以及处理结果,亚商投顾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称:“在过往处理的案例中,发现投诉内容并无充分的证据支持,即投资者反映的诱导消费、虚假夸大宣传情况并不属实。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误解或误判。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沟通不畅或信息传递不准确,投资者对服务内容产生了误解。对此,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与服务人员的沟通培训,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每一位投资者。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不同投资者对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存在差异,部分投资者可能对服务人员的正常推荐产生了过度解读。我们也不排除存在个别恶意投诉的情况。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将保留法律追诉权利,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亚商投顾表示,按照与客户签署的产品服务协议约定,原则上,客户可主张协议终止及退款的时间,以服务期为限。客户可在签署产品服务协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书面通知公司,提出解除协议。公司会在收到客户提出的通知后,与客户进一步沟通,为其办理退款手续。如果客户在产品服务协议签署之日起5个工作日后主张终止协议的,公司将与客户协商,按照实际未履行服务期(不含赠送期)的比例,在已实际收取的费用基础上,为客户办理退款。在与客户就退款事宜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公司会与客户签署服务终止协议,款项将会在10个工作日内原路返回至客户的原支付账户。
套路数不清
在投顾机构推销荐股服务的套路中,“小钱钓鱼,大钱收割”这一手段极为常见。多位投资者反馈,是通过不同平台的短视频以及直播了解到相关机构的服务。
以亚商投顾为例,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该机构的营销套路是由旗下投资顾问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引流,并在直播中告知投资者当前的热点投资板块,表示通过直播间添加相关投资顾问的微信后便可获取具体推荐的个股名单。待投资者添加客服微信后,投资顾问再以个别成员成功赚取高额收益的案例吸引投资者注意,并告知投资者以500元左右的初级消费套餐便可享受荐股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添加了亚商投顾旗下投资顾问D的微信,并关注到,在缴费前,投资顾问以个别成员成功案例、仅需500元左右可购买服务等信息轰炸投资者的情况确实存在。在推荐产品的同时,投资顾问D向记者持续发送喜报,如“曾大哥加入后多次赚钱来报喜”“盘中涨停,内部学员捷报来袭”“借力使力不费力!学员发来喜报”等消息,一天持续信息轰炸数十条,并表示“开通服务没有资金要求,新手、上班族、小白、专业老股民,通通适用,每只股池好票有老师给到具体股票代码+买卖区间,您只需要按照投研团队建议直接挂单操作即可,简单明了”。
据黑猫投诉上的投资者反馈,在缴纳500元左右的初级款项后,相关投资顾问便继续诱导消费,告知投资者需补款1万元、4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才能解锁相关服务。据投资顾问提供的内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亚商投顾的产品包括研选量投(2980/6个月)、趋势智投(49800/12个月)、私人定制(168000元/12个月)、趋势周期(2980/90天)。当前则正值跨年优惠活动期间,520元/485天(16个月)可购买原价2980元/183天(6个月)的套餐,服务包含微信接收“日报点金”、参考买卖策略、人工随叫随到等。
多位投资者表示,在购买相关服务推荐的个股后,不仅陷入亏损情况,且后续无法联系客服,同时也遭遇了退费困难等问题。针对客服失联情况,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亚商投顾曾在今年10月发文澄清,有不法人员假冒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渠道联系投资者,并表示公司仅通过官方的企业微信向客户提供服务。
类似李扬遭遇的客服频频变更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记者添加上述投资顾问D微信仅3天且尚未购买相关服务的背景下,投资顾问D便表示因工作变更,由投资顾问E来接替其工作,其企业微信状态随后显示“已离职”。投资顾问E在添加记者微信后,表示投资顾问D因更换岗位原因,已不在该部门任职,随后便持续进行信息轰炸的推销方式,频繁发布学员喜报、服务推介、荐股信息等内容。
另外,针对客服/投教助理失联(不再每天推送,信息不回,语音电话不接)情况,亚商投顾也在今年7月发布短视频表示,是企业微信为了维护平台健康,不定期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大规模清理,一些无辜的账号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波及。
针对客服偶尔失联的情况,亚商投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员工离职交接造成的短暂的服务真空。目前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客户服务体验,如增加客服人员、优化客服流程、提供多渠道联系方式、建立反馈机制。亚商投顾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平台监管和客户服务工作,确保投资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曾受监管处罚
官网信息显示,亚商投顾成立于1994年12月,注册资本1亿元,是中国本土成立较早的专业证券咨询机构之一,同时也是较早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咨询牌照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企业管理咨询等。中证协披露数据显示,当前亚商投顾旗下共有567名员工注册登记,具体执业岗位情况包括一般证券业务482人、证券投资咨询(投资顾问)85人。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关注到,亚商投顾于2015年7月在中基协登记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类FOF基金,私募业务的管理规模区间为0—5亿元,但全职员工仅3人。
从出资人信息来看,中基协信息显示,亚商投顾的出资人共有14名,其中上海亚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商集团”)为大股东,股权占比为30.45%。但中基协也提示,机构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1年4月。
据悉,亚商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亚洲商务投资咨询公司,亚商集团正式成立于2004年,并逐步吸收整合亚商投顾、亚商资本等多家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亚商集团的股东共三人,分别为陈琦伟、张琼、刘美珍,陈琦伟为其实控人。天眼查信息显示,2024年10月28日,亚商集团退出亚商投顾股东行列,亚商投顾的股东变更后仅有姚成昌、上海亚商牛啦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90%、10%。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亚商投顾也因存在违规行为被暂停新增客户。2020年3月,上海证监局就指出,亚商投顾在开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过程中,存在未制定投资者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业务制度和内控管理不健全、合规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上海证监局决定对亚商投顾采取责令改正及暂停新增客户的监督管理措施,责令亚商投顾在收到决定之日起暂停新增客户6个月。
追偿路难走
今年9月下旬,在一系列资本市场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大量新股民涌入证券市场。公开数据显示,10月,A股个人投资者新开户数达到683.97万户,创近九年新高。在个人投资者数量激增的背景下,也有不少投资者成为部分所谓“投顾”机构的“受害者”。
除亚商投顾外,北京商报记者还注意到,近一个月,巨丰投顾、金证投顾、国诚投顾、海能投顾、高能投顾等多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也在投资者投诉的行列,投诉内容均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以及无法追回款项等。
针对相关费用追回的可能性,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德怡表示,“投资者一旦支付费用,想要退费比较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出售方在投资者付费前,会通过一系列格式条款免除己方责任,可能将争议解决方式设定为仲裁等成本较高的维权方式,而投资者通常不会为了小额的交易而采取司法诉讼方式。例如,如果将争议解决机构设定为某些仲裁机构,有的仲裁机构起步收费为1.7万元,如此高昂的收费必然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其次,王德怡还提到,知识的价值难以量化,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进行价格鉴定,若双方就所付费的知识内容的价值产生争议,缺少客观的衡量标准。投资者付费后,如果查看了相关内容,可视为消费完毕,再来主张退费,理据不足。此外,由于交易全部通过网络完成,投资者维权成本太高、时间太长,往往得不偿失。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提到,由于投顾机构推荐的某些产品属于虚拟服务产品,与实体产品有较大不同,存在纠纷后也较难定性,因此会导致部分机构通过钻漏洞的方式进行盈利。
事实上,监管部门对投顾机构违规荐股等相关行为一直保持着“零容忍”的态度,诸多投顾机构因这类违规行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12月11日,国家网信办发文表示,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会同相关部门处置一批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的账号,清理金融领域引流类及诱导性违规信息,加大对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的处置处罚力度。
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套路,投资者又应如何有效甄别骗术,保护自身权益?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相信承诺收益的行为,同时,也不要相信所谓的“抓涨停”高手,以及不要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
“投资者一方应客观对待知识付费交易,在交易之前认真考察一下对方的资质、老师的资质,认真阅读支付协议,到第三方搜索一下该投顾机构的业绩、口碑,切莫被对方重点宣传的噱头所蒙蔽。同时,希望投顾机构在售卖‘知识’时,少一些套路和擦边,多一些真货和干货。”王德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