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专家认为,做好明年“三农”工作,要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进一步筑牢粮食生产“保障线”、坚守返贫底线“防护堤”、激活农村改革“动力源”、描绘乡村建设“新画卷”、构建乡村治理“和谐网”五个方面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筑牢粮食生产“保障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核心在于农业科技进步与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强化粮食集约化生产,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优势,二是针对广大小农户,通过发展农业托管服务推动粮食单产稳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说,经过一年多的探讨与试验模拟,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已到了将该政策深入推进并落实到位的关键阶段。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将为农民种粮、产区抓粮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激励。
坚守返贫底线“防护堤”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
“县域经济在宏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紧密相连。”杜志雄说,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需完善金融政策、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将县域经济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与技能水平,增强人岗适配能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县域与乡村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
专家表示,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了5年过渡期,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但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仍然面临着众多风险因素,必须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
激活农村改革“动力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说,解决当前“三农”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更需要依靠深化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内部的体制机制、要素制度改革,还要立足整个城乡改革和融合发展,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切实落地见效。
“从改革视角出发,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公平公正发展以及成果共享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杜志雄说,在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方面,如何在城乡融合的大框架下,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有效运用,已成为新的改革重点内容。
描绘乡村建设“新画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说,在乡村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使乡村建设成果切实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坚持县乡村统筹规划与发展,打破县域城乡分割的规划格局,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覆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经过持续深入的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在多个领域已发生巨大变化。”杜志雄说,在接下来的乡村建设工作中精准把握农民需求至关重要,只有优先解决农民最为关切、最为急需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农民的参与度,使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乡村治理“和谐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杨春华说,要走中国特色乡村善治之路,强化基层党组织关键作用,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优势,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推进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发展与进步,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与提升,避免出现物质丰富而精神空虚等问题。”杜志雄说,要通过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治理,优化治理结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遏制乡村不良社会风气,以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