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1月初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后,金融消保制度建设落地各地再取得新进展。
12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对两批11个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工作典型案例披露完毕。业内专家表示,在两部门部署下,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司法部门联合探索“司法+行业”金融纠纷化解模式,实现金融纠纷前端化解、多元化解,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在金融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保局对构建金融消保新格局的规划中,“全力构建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完善金融消保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纠纷是金融消费者权益容易受损的重点领域,是金融消保工作的薄弱环节,健全完善专业高效、便捷利民的金融纠纷调解机制,有利于解决金融消费者最急难愁盼的问题。
信用卡、小微领域金融纠纷高发
由于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权责关系复杂,金融纠纷呈现日渐高发态势。根据两部门的披露,信用卡类纠纷、银行卡类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证券类纠纷等金融纠纷在一审金融案件中已占据主流地位。
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信用卡纠纷转而成为最大类金融纠纷之一。最高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一审信用卡纠纷案件307.8万件,占银行全部起诉案件的37.3%。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纠纷通常呈现纠纷金额小、涉及面广、影响大等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金额小、数量多、执行难的信用卡网贷案件,很多时候面临立案无门的难题,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迫切需要构建有效的路径。
此外,小微企业也是金融纠纷的高发领域。根据两部门的披露,浙江台州是中国小微金融的先行区和集聚区,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小微金融纠纷。业内人士表示,小微金融纠纷具有金额小、债务人流动性高,债务人失联率高的特点,增加了化解金融纠纷的成本和周期。
各地多元探索金融纠纷化解新路径
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保局今年初发文表示,要在金融领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线下调解服务扩面增质,同步加强线上纠纷调解力度。
记者了解到,各地金融监管部门正与司法系统通力合作,通过制度革新、资源调配、程序优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探索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调解机制。截至11月末,全国已建立192个金融纠纷调解组织,1.3万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上线下累计调解各类金融纠纷4.1万件,涉及争议金额102亿元。
例如,广东正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与10家银行机构探索实施信用卡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2023年受理信用卡调解案件8000余件,成功调解6132件,调解成功率76.65%,涉及金额3.55亿元;其中通过快速解决机制成功化解信用卡纠纷4623件,所涉金额2.4亿元。
针对小微金融纠纷激增态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州监管分局则联合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和合金融”共享法庭,创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风险处置新模式,将不易和解的纠纷就近引导至共享法庭进行调解。
业内专家表示,各地经济形态、金融环境不同,金融纠纷的形成原因和化解方式也不同。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联合探索多元化的金融纠纷化解机制,能够最大程度提高金融纠纷化解质效,促推金融纠纷减量,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