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2月24日电(董时珊)近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牵头起草的《多年期省间/省内绿色电力双边协商交易协议参考模板(试行)》(下简称“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正式发布。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系主任康重庆认为,此举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将进一步支撑我国迈向低碳、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康重庆表示,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有望在稳定用电预期、保障发电收益、规范电力市场、激励源荷互动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保证绿色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多年期协议是欧美地区推动绿电消费经常使用的合同形式,市场运行经验较为成熟,可为用户提供长期的绿色电力供应保障。这种稳定性对于用户生产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电价有稳定预期、对环境价值有刚性需求的制造业、高耗能等行业,稳定的价格能够为行业创造平稳的营商环境,叠加的绿色属性则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签订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规定签约周期、交付电能量及对应价格、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履约风险及处理方式等,能够保障用电企业在合同期限内以稳定的价格获得具备绿色属性的电力供应,从而降低因现货价格大幅震荡导致的购电缺额风险。
二是助力绿色能源发展的持续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性,其收益会受到市场化价格波动、天气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现货市场环境下难以预估项目回收周期。欧美等地区通过签订长达20年的自愿属性多年期协议,锁定可再生能源的收入来源,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同时存在需要物理交割的实体协议和仅需要金融结算的虚拟协议,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存在电气连接。我国发布的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采用的是物理交割的方式,在满足其长周期稳定收益的同时,更侧重于绿电来源的认定,不仅能够支撑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要求,满足企业生产对于实际绿电供应的需求,还有利于支撑绿电溯源和认证,为实现有序衔接先进的用电碳足迹核算做好准备。
三是增强电力市场交易的合规性。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不断深化,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作为电力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可再生能源和用户侧参与电力市场稳定了成本预期。这种稳定性减少了市场参与者因短期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投机行为,促使各方更加关注电力实际需求与供应,进而形成更为理性的市场环境。
据了解,我国以往组织的省间和省内长期绿电交易通常在场外签订,缺乏规范的交易机制和合同范本。通过形成统一的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能够增强交易条款透明度和市场合规性,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随着标准化的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的推广,将增强企业在更长生产周期内获得全绿电供应的可信程度和国际市场接受程度,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是激励源荷互动格局有序构建。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正在成为推动能源清洁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动力。用户侧绿色电力消费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达成,而这些协议越来越多地与风光等绿电项目挂钩,有效促进了绿电规模的快速增长。例如,2023年欧洲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总容量约16GW,近五年的年均增速达到约30%。
签订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不仅能够推动电源侧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引导负荷侧更好地规划其电力需求,长周期量价的稳定性还可激励源荷双侧在需求波动与可再生能源供应余缺之间寻求平衡,为源荷互动创造有利条件,这对我国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